相关内容列表:
小学教师如何走上研究之路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5-13

  如果问教师:你工作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为数不少的教师会回答说:一是工作忙,没时间做教科研;二是不会搞科研。一年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三位教师康丽颖、刘秀江、李莉走进了京郊的农村小学——北京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帮助这里的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她们为小学带来了一种新理念:要把自己的学校变为一所“教师发展学校”,激发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形成反思态度和反思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开端:走进孩子眼中的教育世界

  孩子眼中的教育世界与成人眼中的教育世界到底有多大差距?去年暑假,北京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的全体任课教师都围绕“学生眼中的教育世界”,参与了对学生的访谈。

  “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我喜欢那种严厉但又待我很好的老师。

  ——有一次我在学校把手摔骨折了,老师当时很着急,拿自己的钱给我交了治疗费。在我养伤的日子里,老师经常来我家给我补课。

  ——我们校长非常好。他很忙,但是我去找他给我写毕业赠言的时候,他还是停下手中的事情给我写,校长的平易近人让我非常感动。

  不同的孩子不约而同地说不喜欢而且很反感“动不动就发火、冲学生嚷”的老师,觉得和这样的老师在一起“不安全”。

  许许多多的、也许连教师自己都没有感觉的小事,在孩子心中的秤杆上是有分量的。通过访谈,教师们感悟了:理解和尊重,使孩子眼中的教育世界充满了阳光。

  “你最喜欢(或不喜欢)学习哪一个科目,你喜欢或不喜欢上的课是哪一堂课?”

  ——我非常喜欢社会课。老师讲课特别自然,像聊天一样。

  ——上社会课时,老师让我们当导游,还学习了少数民族舞蹈。一些同学几乎异口同声。

  在对六年级学生的群体访谈中,一些学生跟教师说,尽管自己的语文成绩比数学的要好,但却不喜欢语文。他们说,语文老师每节课都从生词讲起,然后是分析课文,归纳主要内容。老是这样的套路,一点变化都没有。比如从书里看到草原上的人很豪爽、大方,觉得满有意思的。可是老师讲完课文后就不让人认为草原上的人豪爽大方了,再后来就越听越糊涂,所以觉得语文课越上越没劲。相比之下,数学就不同了:一道难题解出来了,还会有新的难题等着你去解,这个解题过程挺刺激的。

  孩子们的好恶很分明地告诉教师:失去挑战性、缺少吸引力的课堂,使孩子眼中的教育世界会变得非常乏味。

  在访谈中,当教师问到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有没有不喜欢的课”时,他当即表示不喜欢科技课。“为什么?”他坦率地说,是因为课堂上老是要“做风筝之类的没有用的东西”。教师大惑不解:风筝怎么会没有用啊?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亲手放飞自己做的风筝,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看到老师满脸的困惑,男孩子的脸涨得红红的,终于说出一句让教师们吃惊的话来:“因为我老做不好……”

  吃惊过后是沉思:缺乏成功的体验,使孩子眼中的教育世界充满了苦涩。

  循着这样的路径,教师们在学生的引领下,一步步深入他们眼中的教育世界。结果教师不断地发现:现行的教育没有完全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反思:作为教育者,自己或同事有时竟将一个个充满鲜活个性的生命体束缚和捆绑起来,用一些旧的教育观念同化他们,使本应色彩斑斓的教育世界在孩子心里失去了光华。

  理解:研究儿童的真实世界

  对学生的访谈给教师们带来的收获是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是建立在一种对学生理解基础上的反思态度的逐渐形成。

  “在访谈时,我们一边提问,一边录音记笔记。我们用鼓励的话语不断地搅动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不断地激起浪花,使他们娓娓道出自己的心里话。说到激动处,学生们泣不成声,在场的每一位教师也在流泪。”教师们回忆起访谈进行过程中的情景时,还是兴奋不已。

  “通过这次访谈活动,我们了解了学生喜欢的是和蔼可亲的、公平的、有耐心的老师。他们希望上课时首先看到的是老师的微笑,他们喜欢能跟自己聊天的老师,喜欢当他们犯错误时也能善待他们的老师,喜欢上课活泼幽默并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机会的老师,喜欢衣着整洁而不是衣着华贵的老师;孩子们不喜欢偏心眼的老师,不喜欢在他们不会做题时大声训斥他们并说些‘笨猪’、‘笨蛋’之类脏话的老师,不喜欢在批评他们时像串糖葫芦似的把自己所犯过的错误都数落一遍的老师,更不喜欢不负责任、上课敷衍了事的老师。他们希望学校在组织活动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喜好,多开展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能够锻炼他们胆量的活动……”

  ——你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吗?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你占了几点?孩子们不喜欢的那些教育教学行为,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否出现过?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改进?面对从访谈中得到的大量生动材料,每一位教师都在深思,都在重新审视自己。

  张惠君老师说:“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这次访谈活动,没有这次老师与学生心灵的碰撞,我们可能还不会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求,也不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许我们还会一意孤行下去,也许我们无意中给学生造成的永久性的伤害还会发生。是教师发展学校使我们在访谈中认识了自己,也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孩子。”像张惠君一样,这里的教师们开始审视自己的教育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这正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所期待的。教师只有在批判性的反思中才能实现作为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统一。”康丽颖副教授说。

  王玉霞老师的感觉是,“每一次访谈,都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学生——他们是孩子,需要我们去呵护;他们是学生,需要我们来理解;他们是有思想的人,所以我们要给予尊重和信任;对自己的工作——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不仅要当教学能手更要当教育能手。教师不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在真实的儿童世界里开展的研究,为探索理解的教和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视线 教师走向专业成长

  南宫中心小学校长刘显洋深有体会地说,教师发展学校成立以来,专家们没有铺天盖地地搞理论讲座,而是让我们的教师在学会研究的过程中,逐步确立这样的信念:你自己就是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实践中检验方法的研究者。因为,教师研究的内容就是自己的日常工作;教师只要善于观察、积累、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研究的过程,也体现了研究的目的:实现研究能力回归教师。

  在教师发展学校里,每一位教师都是有心人,都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用心发现,想法解决,每一个人都有难忘的研究案例。仅仅近一年的时间,他们在自然化的发展中初步形成了专业成长的主体意识,在人性化的学校中学会了研究。教师们开始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尝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比如社会课,以往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记,上起课来索然无味。通过访谈,教师大胆改革,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广泛收集材料,在课堂上自我展示,把知识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如学习《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时,学生搜集了大量文史资料,包括自然风景、风土人情、宝藏资源等,既有图片又有文字,边展示实物投影边讲解,课上得相当活跃,学生的小手始终高高举起。这种做法既丰富了课堂容量,又激起了学生不断探索的决心,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在教师发展学校中,教师们真正感受到了教育、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当教育研究成为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教师的专业生活必将发生历史性的变革。正如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王长纯教授指出的那样:“出现在当代教育历史进程里的教师,已经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教师的主体地位、精神和意识得到了时代的提升;教师开始将教学与自身主动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在学生的成长中不断学习,不断获得专业发展。”

  新闻资料:教师发展学校

  从2001年4月起,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始在北京市丰台区和朝阳区建设首批教师发展学校,十余名教师分别进入5所中小学,通过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发展学校是在认真分析国际教师教育改革趋势和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师教育的现状,借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的理论与实践,吸收近年来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师培养形式。它并不是建立一所新学校,而是在原有中小学基础上,与大学合作形成的一种新功能,使得教师教学的改进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共生性的关系。PDS学校的指导原则是:让教师的教学成为为了理解的教和学;为了使这种理解的教和学能够顺利进行,要把学校建成一个学习的社区和团体;要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在学校中,所有的人(成人和儿童)都是学习者;让教师成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