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旦“熬成了婆”,评上了高级教师,也就无后顾之忧了。中国中小学教育网在4月15日曾有一篇评论,提出了“中学教师的‘高级现象’何时休”的问题,所谓“高级现象”是指教师在评上高级职称后再无向上的动力,要么是以高级作为“跳槽”的资本,要么“教而优则仕”,更有甚者就此“休养生息”,出工不出力。
     我们固然可以从职称评审制度上去找原因,指出这是职称终身制造成的不良后果,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现行的体制内,高级教师就是一个教师奋斗的最终目标,如果把职称评定比作指挥棒的话,试想,当指挥棒停止挥动时,还会有人继续演奏吗?即使继续演奏,出现一些不和谐音符甚至杂音也是预料之中的。
     正因如此,我才对江苏南京将要出台的“中学教师也可当教授”的政策感到欣慰。
     据《中国青年报》4月26日报道,南京今年将在该市所属的省重点中学、重点职业中学和市级教学研究、教育科研部门设立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岗位。该政策意味着南京的中学教师今后也可以当“教授”。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个“教授”并不好当,不仅需要扎实的功底,还需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且将实行评审条件和评审数量“双控制”。我以为,这一措施的出台,至少给了教师们一个动力,使他们在获得高级职称后还感到有“奔头”,不至于在“到站”后就没了向上的动力,而只凭自己的“良心”教书,这既是对教师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更重要的是,这会使中学教师获得一种心理平衡,只要努力,他们并不比大学教授差,并且,可以获得与之相同的社会地位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