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安徽来安县“顶替教师”处境尴尬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6-13

      安徽来安县教育系统,有一群“四不像”教师,他们既不像民办教师,又不像公办教师,既不是代课教师,又不是临时校工。可这些当年根据当地政府有关文件顶替上来的教师,有的教龄已达十多年。正因为“四不像”,他们在工资待遇、社会地位、未来发展等方面遇到一系列问题。

     渴望工资

     3月份没发工资,4月份又过去了,5月份,工资仍然没有影子。对于来安县龙山小学朱克春、朱承新等顶替教师来说,日子真难捱。每月工资虽然只有250元,养活一家3口紧紧巴巴的。可就这250元,也经常不能按时发放。来安县目前还有8名这样的顶替教师,他们分别在该县来安中学、龙山小学、独山小学等学校工作。他们是1990年至1994年期间,来安县劳动局根据省劳动局等部门的有关文件办理顶替手续的。当时还转了城镇户口,上交了承包土地。时至今日,这些同志大多取得了中师学历,并获得教师证、上岗证等多种必备资格证书,有的还是学校骨干教师。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同志至今仍然没有“入编”,工资待遇得不到完全落实,有的每月只能拿到县教委发的二三百元钱,勉强糊口。

     对于他们的工资问题,滁州市人事局1996年8月19日曾给来安县人事局明确批示:他们“系正式职工,参加工改或调资符合政策规定,无可非议……”为此,来安县政府于1996年12月28日召开常务会议,明确他们的工资由劳动局根据有关规定,比照同行业、同工种定级调资,工资由所在单位解决。调资从1997年1月1日起,按新工资标准执行。

     这项规定执行效果怎么样呢?来安县教委2000年10月5日给县信访办的答复说:县劳动局“办理了调资手续,由于教委系统是全额供给单位,我委无力解决他们的工资费用,以致目前这些同志工资未能兑现。故他们多次上访要求入编,解决工资问题。根据县政府领导同志的意见,我委从1999年下半年起,下文要求各校从自有资金中为这些人员每月增加30元工资。”

     由于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顶替教师们继续反映情况。来安县政府于2000年8月14日又召开会议,研究他们的工资问题。会议仍然决定他们的工资由所在单位解决,解决有困难的,由中心小学帮助解决。

     实际上,有的乡镇支付了一部分,有的却一分未给。这样反反复复,8名顶替教师的工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圆满解决。如果按1997年新工资标准与同工种同级别相比,保守地计算,5年来顶替教师被拖欠的工资少的有1万多元,多的达2万多元。

     盼望入编

     据来安县教育系统的人士说,顶替教师的工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归根到底是未能纳入正式编制,不能由县财政供给。那么,他们的编制问题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1990年说起。当时安徽省劳动等部门的有关文件有这样一条规定:对1959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工人,家属和子女均系农业人口,至今一个没有安排工作的,退休时子女可以顶替一人。从1990年到1994年,来安县一共办理了27人。可是顶替以后,这些同志的工资待遇却没能一起解决。为此,他们便联名上访,并得到了滁州市人事局的明确批示。在来安县政府于1996年12月28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同意给其中的17人入事业编制,工资由县财政供给,理由是这些人顶替时被顶替的父或母已经死亡,属于“死亡补员”。余下的人则不予入编,工资待遇当时也没有明确说法。

     对于“死亡补员”的就入编、父母健在就不给解决的这种做法,顶替教师们有些不理解。他们继续要求解决工资和入编问题。来安县教委也先后两次给县政府打报告,请求解决这几名顶替教师的入编问题,并在医疗、资格考试等方面尽可能给予照顾,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入编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期待解决

     由于本人要坚持正常的教学工作,顶替教师便委托自己的父母去上面反映情况。滁州市有关领导承认顶替教师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并批示县政府妥善解决。但据县政府一位负责人的说法:一是县政府1996年12月28日常务会议决议不能推翻,二是现在教师都要实行招聘制,应届大学生都安排不了,顶替教师不可能入编。

     顶替教师们却认为,他们的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过去的政策适合过去的情况,今天的政策适应今天的情况,不能拿今天的政策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

     国家教委信访部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工会有关人士认为,类似的问题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只能由当地政府根据有关政策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