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校园网建设来说,其应用是目的,网络环境是基础,网络教学资源是核心,而人员培训与网络维护是保障。评价一个校园网的成功与否,可从下面四个环节来考虑:网络环境建设、网络畅通保障机制、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应用。因此,一个学校在设计校园网时,也应从这四个环节协调发展去考虑。否则,整个校园网络的建设方案是不完整的。
     校园网络环境建设
     校园网络建设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其设计是否合理对校园网络的未来发展和产生的效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般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选择适当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的策略。
     就网络技术选择而言,目前,较成熟的网络技术有:交换式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网、FDDI高速网络和ATM网等。不同网络技术的采用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网络的投资和性能,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结构化布线策略必须精心设计,布线系统是校园网的命脉。布线的混乱会埋下事故的隐患。目前,最佳的布线系统是结构化布线系统。
     在建设内容方面,中小学校园网络要建设的内容很多,除了网络主干建设外,还有学生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视频/课件点播系统、多功能教室互联、教师电子备课室、学校办公网、虚拟图书馆等一些典型项目。在有限经费下,何者先建设?学校应根据经费、现有基础及人员情况详细分析需求和约束条件,选择合适建设项目。
     校园网维护与保障
     只有保障校园网的畅通,才能应用校园网为教学服务。它涉及到: 校园网的管理。校园网的管理涉及网管人员、网络设备、相关资料等的常规管理,同时也包括电子邮件、网络资源及网络计费等的管理。学校是否需要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中心?还是由传统电教中心统一管理? 日常维护。随着校园网功能的不断拓展,日常的维护工作变得十分庞杂,网站上所有栏目都需要定期更新,而且不同栏目还要由不同的人来负责。
    技术人员培训和保障。学校可以采用“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选拔1-2名优秀计算机教师参加专业网络管理和资源集成的培训,第二步,以这两名技术骨干为核心,带出第二批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对这些技术人员的要求不需要太高,但应能胜任日常的维护工作。同时,依托专业网络公司、高等学校或聘请专家顾问,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得长期技术支持的保障。
     校园网资源建设
     校园网价值的真正体现就在于丰富的软件资源。光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路,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资源。可以考虑的途径有三条:第一是链接。将学校的WWW服务器与Internet上大量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第二是镜像。通过与Internet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建立全部或者部分的镜像,以获取更新、更专业化的资源。
     第三是自主建设。它必须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心设立资源建设小组,根据教学需求,专门负责收集市场上优秀的CAI课件。
     资源建设中还应该考虑创建良好的资源搜索引擎,使建好的资源库发挥充分的作用。
     校园网有效应用
     校园网的应用是整个校园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影响有效应用校园网的因素有三方面:第一是应用网络的兴趣和动机;第二是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第三是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因此,可以从以下考虑:
     通过合理的机制激发应用校园网络的兴趣和动机。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改革管理的机制,通过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培训,树立起教师新的教育观念,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校园网对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的作用,自觉地将校园网应用作为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
     通过多层次培训提高应用校园网络的能力。学校一方面要对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和Internet应用的培训;另一方面借助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让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都参加普及性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让所有教师都有应用校园网的能力。此外,还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和合适的管理机制,确保应用校园网络的机会和时间。
     对于校园网络建设,不存在对所有学校都适用的通用方案,即使对一所学校,既不能寄望于“一步到位”,也不可能有最优的方案,只有较优的方案。为了更好地适用网络时代的需要,必须对校园网络建设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各学校可在此战略的基础上一边分析研究,一边积极实践,逐步优化,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