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测试体育也吃“兴奋剂”?这所学校的一名女生对笔者说,所谓“兴奋剂”,其实是“芬必得”。她问过当医生的亲戚,知道那只是一种缓解肌肉疼痛的药,没有兴奋作用。不知是怎样误传的,竟有不少同学把它当成“兴奋剂”来服用。问及原因,这位女学生说,体育考试要测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800米跑,在整个中考成绩中占三十分。而这三项想考高分,很不容易。
     这个学校的初三年级一周上三节体育课,练习的机会并不算少。但大多数同学认为,单一的跑跳练习使体育课变得索然无味,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负担”;体育达标的标准虽说不高,但要向满分靠拢,还是挺难,考试前大家都底气不足,生怕考不好,影响总分。
     体育中考结束后,一看成绩,全班都考得不错,比平时练习成绩普遍提高。这位女生说:“我也发挥得特别好,三项居然考了29.5分。”
     笔者拨通心理学教授的电话,就“兴奋剂”事件进行咨询。专家认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在升学的压力下,希望通过“兴奋剂”这种外力的帮助考好体育,显然是一种侥幸心理;考试成绩普遍提高,实际上是在心理暗示作用下的正常发挥。虽然服用的不是“兴奋剂”,也应该提醒他们注意对身体的副作用,并对此类行为的严重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