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人们即将拥有的知识中,90%目前还没有创造出来。”徐冠华介绍,“我们常把人类知识的增长描绘成按指数函数进行,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当前则是每3至5年增加1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短短50年,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5次大的革命;而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即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数量,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这就是‘知识爆炸’现象。”
    他说,“知识爆炸”从两个方面导致科学技术的规模也成指数增长:(1)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电能的发现到第一座电站的建立时隔282年,电话的发明到应用用了56年,无线电通讯用了35年,真空管用了31年,电视用了12年,雷达用了10年,集成电路为7年,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2)全世界用于科研的经费,60年代末比本世纪初增长了400倍,现在已达到每年4000亿美元。预计未来10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0%。
    重要的是,高技术及其产业已不仅仅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而且成了军事上的威慑力和政治上的影响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大的标志。徐冠华指出,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从三个方面强烈影响到国家安全:
    第一是经济安全。由于冷战结束后的国家竞争已经主要由军事竞争转变为经济竞争,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变得极为重要,有些国家可以花钱购买武器,或者靠别人的帮助获得军事安全,但是,任何国家很难以同样的方式获得经济安全。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投资和广阔的市场,促使发达国家力求把发展中国家变成跨国公司的新市场,发达国家总是希望由发展中国家发展低层次的产业,而由他们发展高技术产业,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根本取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国家的创新能力不止是成为一个国家的产品是否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第二是文化安全。因特网为西方文化的传播增添了翅膀。目前网上所使用的语言80%以上是英语,西方学术界和新闻媒体的观点明显占了压倒性优势。
    第三是国防安全。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安全的核心技术力量和决胜关键。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注重发展高技术武器,并将其大量应用于实战中。在技术设备引进中,不能排除技术输出国通过高技术设备出口安放“特洛伊木马”,以便在关键时刻进行要挟、攻击和破坏。
    另外,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信息扩散的控制能力明显减弱,不但内政事务有可能被媒体曝光,削弱国家政治的边界作用,而且,军事行动等也容易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