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中国超级虚拟大学”正在学院路上崛起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20

    新的世纪呼唤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内高校在结构、规模上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新北大的诞生为标志,校际联合、专业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因为,众所周知,50年代的专科学院、90年代的单一大学很难培养出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学院路上的大学如何面对新的挑战?一年前,学院路地区的高校以民间的方式成立了“教学共同体”,如今共同体变成了集团军。有关教育专家对此认为,学院路上将出现中国超级虚拟大学。

  学院路上的八大院校是20世纪50年代的产物,培养林业人才的是林学院、培养政法人才的是政法学院,以及钢铁专业的钢院、地质专业的地院、航空专业的北航等。进入90年代,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学院路上的八大院校纷纷与国际接轨,变“学院”的牌子为“大学”,有人戏称,学院路名不副实,该换成大学路了。对于单科性院校居多,各校学科优势突出,教学资源丰富的学院路地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打破校际的界线,使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学校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已成为发展学院路地区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急需解决的课题。

  去年,在市教委高教处的倡导下,学院路地区13所高校自发成立了学院路地区高等学校“教学共同体”,各高校的教务处长们定期举办联席会,讨论教学共同体实质性具体工作。在解决了学生如何跨校选课,学分如何计算等细节问题之后,19门跨校选修课推出了,两学期学院路地区的9000多名大学生走出校门,挣到了含金量很高的学分。因为开选修课的老师都是每个高校特色专业的权威主讲教师,高质量的课程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不是行政命令把学院路上的各大学撮合起来,而是一种民间的自发行为,这一点对学院路上的学校发展非常重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成员校普遍认为,共同体的建设,作为一种民间的、自发的行为,是实现高校资源共享的一种易持久、易操作的方式,校际课程互选作为共同体工作的第一步,为今后真正的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积累了经验。有些校长认为,人为造成的大学巨无霸,很可能会变成不能适应环境的恐龙。但教学共同体的建立是在真正的各取所需的基础上,是高校共赢的策略。

  由共同体发展起来的超级虚拟大学下一步如何走?记者从日前学院路地区大学校长、教务处长联席会上获悉,学院路上的各大学将在共享图书馆、实验室开放、教师互聘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共享内容由选修课扩展至基础课,创建地区品牌课程,由课程的互修扩大至辅修专业等方面,使区内高校学生的受益面范围扩大。他们还将充分利用区内高校的网络优势,在网络教学、网络化管理等等方面全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