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视点:小班教学将为中国教育改革带来什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2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许多弊端日益显露,班级规模过大就是其中之一。实践证明,这种“前面黑板四面墙,课桌讲台放中央”以及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大班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人们对教育的新需求,如它导致教学的许多方面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转向探讨缩减班级规模,即小班问题。

    国外对小班问题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中期,近20年来更是发展迅猛。有资料显示,国外的“大班”规模与我国相比,只有后者的二分之一,近几年,美国的班级规模更是从25人降到了20人以下。

    从我国情况看,对小班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上海于1996年秋开始在部分学校中进行试点,并在理论上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取得了初步的实验效果,1998年继续扩大实验学校,并将在区域推广的基础上,适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北京各城区也开始将小班化教学研究提上议事日程,并着手进行相应的专题研究。

    那么,“小班化教学”究竟会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什么样的冲击?又会给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实践带来些什么样的影响呢?研究者经过长期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小班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班级规模的缩减是否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可以说这是每一项小班研究的最终目的之所在。研究者对此问题的探讨又可分为两个方面:

    1、 小班教学与学生的学业成绩

    人们对小班教学的关注正是始于对“小班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有无关系”这一问题的探讨。经过几个阶段性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对“小班能够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无太大的异议,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

    (1). 小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

    (2). 对于家庭经济差的学生和少数民族的学生而言,小班教学有利于其学业成绩的较大提高;

    (3). 缩减班级规模后,学生在阅读和数学等科目上有显著提高;

    (4). 如果教师在小班中继续采用和大班中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那么缩减班级规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带来积极的影响。

    2、 小班教学与学生的情感和行为

    在研究小班与学业成绩关系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仅是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侧面,更重要的可能在于小班对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与小班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相比,班级规模的缩减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能够产生更为直接、更加积极的影响。在这一点上许多研究都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

    (1). 小班环境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且态度更为积极;

    (2). 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违反纪律的现象较大班少;

    (3).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彼此更容易接纳、沟通,攻击性行为减少,互助行为增多;

    (4). 小班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减少了学生消极情绪产生的可能性。

    二、小班与教师教学实践

    如果说学生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那么教师则是教学的关键。因而,小班研究中另一个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的问题就是小班与教师及其教学实践的关系。研究表明,从态度上看教师更喜欢小班环境下的教学。小班对教师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1. 小班有利于教师给予每个学生较多的注意,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交往;

    2. 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采取自己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

    3. 教师更容易进行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

    4.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普遍提高,精神状态良好。

    为什么小班会对教师产生如此积极的作用?研究人员认为原因可能在于:小班使教师的认知负荷减小,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人数少,教师备课量少,并且不用花大量时间处理学生行为、课堂纪律等问题,能更好的集中精力关注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如果小班本身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不能被教师有效利用,最终学生的发展并不能从小班教学中获益。由此可见,小班仅仅从客观上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创造最优化教学环境,形成以“小班”为基点的整体效应,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小班教学与教学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关系的研究

    随着小班教学研究的深入,小班与教学过程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者认为:

    l. 班级规模缩减后,师生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增加,关系更加融洽。教师更乐于去了解学生,更倾向于鼓励和表扬学生;

    2. 小班环境中课堂纪律问题减少,课堂管理更加容易,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3. 小班给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以前在大班教学中很难实施的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但是,研究者也同时指出,小班化教学虽在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具备了实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因为我国地区差异大,小班化教学不能贸然实施,更不能贸然推广。实施时也应根据各地区、各学校具体情况加以灵活变通,不能照搬国外班级规模缩减幅度,也不能整齐划一地按同样小班规模编制。我国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教育革新的可行性和顺序性。

    不管怎样,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小班化教学”必将成为教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重要途径。正如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所说:

    “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是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