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标准化的考场是30名考生,作弊的至少不会下于四、五个,手段无外乎夹带、传递纸条,交头接耳,互相抄袭等等。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作弊手段也在升级换代,用手机、呼机传答案的事不必细说。”
    “考生为什么敢作弊?这里面也有很多原因,不过多半是有‘后台’在为他撑腰,家长或是上级事先给监考老师打了招呼,某某考生,考号多少,请多关照。于是任凭考生怎么作弊,监考人员睁只眼闭只眼,实在太猖獗,不“管”不行了,会在他桌上敲敲。还有的监考老师本身就充当着考生的“内线”,密封袋刚一开启,就直接把试卷传出去了,外面的人就直接为考生提供答案。”
    “也有的老师看不过去了,会把作弊的揪出来。但是,现在有规定,即便发现考生作弊,也应允许其将试卷答完,这无形中为作弊的考生开了个绿灯;另外,作弊的考生被报上去后,也往往是安然无事,不了了之,久而久之,老师都失去了信心。”
    “再说作弊的考生为什么能通过层层‘关卡’而安然无恙呢,这是因为一路上都有人在为他‘鸣锣开道’,即便被揪出来后上报到了考点主任那里,也往往能很快地‘化险为夷’。而从各考点主任的心态讲,因为一般都由该校的校领导充任,而且在该考点考试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本校的学生,所以他们也情愿自己这个考点的作弊事件‘少一些’,以保护本校考生的利益,再说,作弊的考生多了,自己这个考点如何还能被评上‘最佳考点’?”…… ……。
    种种新鲜事,听起来有点象“天方夜潭”。
    回想七年前笔者参加高考的时候,真可谓是战战兢兢、风声鹤唳,生怕一个动作不小心,就被老师当成了作弊嫌疑而驱逐出考场,而家长们对高考的公正性、有无水分也绝无一点怀疑。看来如今时代变了,什么事也都随着在变,何况,连法律都还有漏洞可钻,至于高考,只要是人为的东西,就绝非无懈可击、无法变通,这也是一种公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