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大学人
     以下是记者在大学校园扫描到的一组镜头:
     镜头一:一名迟到的学生啃着早餐,悠悠然地走进教室,拖鞋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教授批评该生,谁知该生满不在乎:“这有什么,我考试及格不就行了?”
     镜头二:晚上,图书馆自修室的全部课桌被书包或书本占满,但许久不见人来就坐,迟来的同学只好“望霸位兴叹”。
     镜头三:深夜,一群喝得酩酊大醉的学生在阳台引吭高歌,大叫大骂,最后拿起酒瓶,“一、二、三1向楼下摔去,然后才醉醺醺地回宿舍。
     镜头四:某高校一清洁工向有关部门反映,一周围丛林茂密的草坪,经常清理到安全套,令她恶心不已。一长相很帅的文艺社团干部自称与9名女生发生了性关系,还大言不惭地宣称“目标是48个处女”。
     镜头五:教室里的课桌,写满了“××与××是同性恋”、“×××到此一坐”之类的“课桌文化”。
     镜头六:某学生会换届之际,一候选人向每一评委、上届主席团成员发出到学校最高档次的餐厅“喝茶”的邀请……
     “青春,我们赔不起”
     大学生怎么看自己的“丑陋”呢?
     大学生阿歧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大学生的态度:“我觉得大学校园发生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违反校规甚至法律的现象很难理喻,很看不惯。我认为自己虽然说不上纯,但也绝对不会做对不起学校、社会、父母和自己的事。总之,青春,我赔不起。”
     确实,青春,我们赔不起。美国加州阿姆斯壮大学黄天中博士认为,从心理角度看,人生可分为四个阶段:0-14岁是成长时期,15-24岁是探索时期,25-44岁是建立时期,45岁之后是维持时期。大学年代正处于最为重要的探索时期。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自我的心理素质,也将在多种观念交流、碰撞之中最终形成自己的观念,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也曾说,青年从学校毕业时,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单纯掌握一些技能的机器。这和谐发展之中,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极为重要的条件。
     也有同学对此现象提出了客观的分析。大三学生小清说:“如今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与以往年代的大学生确实没法比,但与社会总体水平相比又高出许多。雷锋出现在六十年代,雷锋式的人物在那个年代也大量出现。现在呢?雷锋式的人少得可怜,学雷锋甚至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是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下降了,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也都下降了,这才是社会的悲哀1
     “丑陋”从哪里来?
     暨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员、心理学硕士李爱梅认为:大学生种种“丑陋”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问题,而存在深刻的心理根源。
     社会方面,现代竞争激烈,大学校园也如此,尤其是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之间的竞争空前地加大,心理问题随之增多,如心理不平衡、压抑、焦虑等。而当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正确渠道的发泄时,大学生的行为就与社会的要求发生偏差,产生心理失控的越轨行为。而社会不良风气冲击校园,使一部分学子产生利己主义倾向,追求实惠和个人享乐。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与西方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冲突使得道德文化出现断层。
     高校的教育体制也值得反思。如目前我国高校性教育极其缺乏,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只能从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如看淫秽影碟等获得,为色情文化的侵蚀创造了可乘之机。
     个人方面,当代大学生追求独立思想、独立人格,追求个性,但这也令大学生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间接性、局限性,“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封锁自己的内心世界,普遍感到没有知己,缺少朋友,有了苦闷很难找到倾诉的途径。
     自己动手扫除“丑陋”
     网络≠“真空地带”
     去年,广州某大学一学生利用BBS公告版对一位教师进行诽谤,造成严重的后果。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等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作弊被西方高校深以为患,这种作弊方式在我国高校也开始冒头。某校互联网课程的作业采用E-mail方式,不少学生找个替身用自己的电子邮箱发个“伊妹儿”就完事了。
     此外,学生网络犯罪这 一更为严重的现象已呈全球化趋势,要求高校德育必须拓展现代教育的内涵,有效防止学生网络违纪和犯罪。
     心理要建防护网
     目前大多数高校均设有心理咨询服务,但从近年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恶性事件不降反升这一事实看,成效并不显著―――许多大学生根本不知道本校有心理咨询中心,或不知道心理问题中心的电话号码;而拥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服务组织的高校则无几,咨询人士专业水平不过关等诸多原因使咨询机构如同虚设。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心理课程实用性、培养心理咨询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让学生自己管自己
     高校德育工作,关键在于严格的管理,而学生自我管理最为有效。暨南大学负责学生宿舍管理的梁老师深有体会:“大学生独立性、个性增强,学校不能管得过细。一次宿舍停电,有人向楼下扔东西,很多人跟着扔,扔得楼梯、道路到处都是垃圾。我们很生气,叫打扫卫生的阿姨先别扫。两天后有学生来诉苦,这时我说:‘谁是学生干部?是学生干部的将垃圾扫干净。’于是有人拿起了扫把,渐渐地扫的人多了起来,以再也没发生类似的事情。我相信学生管理自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