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教育闻名省内外的茂名、高州一带,拥有各类民办职校七十多家。每年六至九月,各校之间打响激烈的生源争夺战,一批批外省生源贩子趁机活跃其中疯狂炒卖名单。
前天上午,当地一家电子学校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这几万个名单分别从五六个贩子手中购买,是否有用只能听天由命。”该校杨校长向传媒讲起了自己受骗、炒家发财的故事。
去年六月,一位农民模样的广西人找到杨校长,称通过其在当地教育局任职的亲戚,弄到了全县两万多个初、高中毕业生名单,表示愿意独家卖给杨校长,每个学生名单卖价至少一元。杨校长通过电脑磁盘看到,每个名单都附有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长姓名和详细通讯地址。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每人三角成交,杨校长为此付出六千多元。随后,杨校长又花了六万多元打字、印刷,向每位学生寄招生简章和录取通知书。谁知到开学时,这笔买卖只招来五个学生(收取学费一万多元),血本无归。
本月初,杨校长亲自到广西联系生源,正巧碰到这位活跃炒家。狭路相逢,对方只好老实交代:该盘名单先后卖给茂名、阳江、湛江等地的二十多家职校,一共赚了二十多万元。“只要弄来的名单真实可靠,买家寄出的招生信件不会被退回,哪怕重复买卖百遍也不会露馅。”此人自揭赚钱秘笈,还劝说杨校长出钱,与他一起做这门包赚不亏的生意。
眼睁睁看着外省人发财,本地人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从去年起,电白、化州等地也出现了炒卖名单者。据说在广西,有一些农民靠炒生源发了财,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消息传开后,在茂名打工的一些广西青年也步其后尘,纷纷回乡挖名单。
贩卖生源有损正常的招生秩序:有的学生一下子收到几份甚至十几份录取通知书,令其择校时无所适从。炒卖生源具有一定隐蔽性,加之现行法规又没有明令禁止,因此它正成为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一种方兴未艾的发财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