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速运转的物质社会中,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正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大,当许多人感慨与孩子们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时,在北京二中初一(2)班一次名为“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的主题班会上,老师、学生和家长却在对真情的呼唤中一同流下了热泪。
    这次班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生命的诞生;二是让学生接纳和喜爱自己;三是让学生关爱自己从而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班会前老师组织学生参观了自然博物馆,让学生了解了生命的奥秘,又要求他们向父母了解自己从出生到长大的成长经历,再写出自己的感受。班会上许多家长都发了言,白鸥同学的爸爸动情地说:“珍惜生命,女儿,珍惜你自己。珍惜你的生命,就是珍惜所有对你寄予希望的人的厚望,因为生命是宝贵的。正因为它来之不易,所以女儿,你要学会宽容、学会爱,你要善待生命,要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生命。”唐晋飞同学的妈妈说:“我的孩子,为了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要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做什么,妈妈的目光都会伴随着你。”
    班会上,许多同学也相继发了言,于晓川同学说:“妈妈给予我生命,哺育我成长,是她的爱使我体会到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宝贵,并使我更加认真地去对待它。”陈笑同学说:“我是妈妈的希望,是妈妈的寄托,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会后,老师的发现许多同学在行动上发生了明显变化。经问卷调查,在做家务方面,76%的同学较以前有提高;在做值日方面,66%的同学有提高;在尊重同学方面,62%的同学有进步;在遵守纪律方面,64%的同学比以前做得好。
    尊重,让爱的天空更美
    四年前,由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牵头,发起了一场名为“尊重·基础道德教育研究”的试验课题,这次名为“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的主题班会只是无数场感人场面中的一幕。4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老师、学生、家长自发加入到这项课题中来。课题试验校由最初的13个增加到48个,试验班由当初的13个增加到243个,参加人数由十几人增加到了一万多人。课题组副组长、东城区教科研中心德育教研室的闫玉双老师告诉笔者,“尊重教育”的试验之所以在师生,家长及社会中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吸引了这么多人参加进来,归根到底还在于其强大的生命力。
    “现代社会的‘我’应该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我’,而不是一个附庸的‘我’,以独立的人格意识为中心,以自尊教育为起点,这是我们课题的定位。由这个而放射到‘尊人’,对他人的尊重,实际上也就是尊重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实际上就是要摆脱那种对身份、地位的尊重,而提出要尊重人的人格。尊重社会强调的是一种责任,尊重自然强调的是一种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尊重自然’与一般意义上的环保是不同的,现在的很多环保教育都是和自然脱节的。现在要进行爱护环境教育了,好!组织学生大扫除,或者拿着笤帚上街去擦隔离柱。‘尊重自然’不同,通过这种教育,我们要让学生感到,我做值日也好,搞卫生也好,都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这本身就是人自身一种发展的需要。再说尊重知识吧,尊重知识教育本身,就是摒弃了以前那种单纯把科学家头像让人学习的做法,因为学习本身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尊重知识首先包括尊重人才,尊重人才不是那些已经取得成就的人才,不完全是,更重要的是尊重我们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在学习本身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知识的美。所以说尊重知识是尊重探讨规律,尊重探求真理,是对这种科学精神的尊重。尊重知识要和尊重人格结合起来,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本来学生就觉得学习特别苦,特别累,这样他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美、一种快乐、一种愉悦,就是说我做这道题不在于我做得对不对,而在于我肯做,我肯努力地去做,这本身就是很美、很快乐,我在做。这是我们课题的几个维度的基本定位。”
    老师和学生一道接受爱的洗礼
    或许“尊重教育”要塑造的不只是一批具独立人格意识的学生,它更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敢于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之一、北京朝阳门小学的周立群老师说,关心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是任何一位合格的教师都必须做到的,而尊重人格是在思想深处对人类任何一个生命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们虽然思想不成熟,但他们是一个个生命的个体,而我们常常忽略的便是他们贫乏的语言所无法形容的灿烂生动的世界。北京五中的陈颖老师说,我的学生最常对我说的话就是“老师,相信我”,我觉得,师生之间的如果缺乏彼此的信任,就谈不上彼此的尊重。虽然,我有时也怕被欺骗,而且,我也被欺骗过,但我宁可当几次“傻子”,也不愿意做学生“背后的眼睛”。我信任我的学生,我要让我的学生从我对他们的尊重中学会对他人的尊重。
    一次团队活动中,东城区职教中心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与古观象台建立了联系,他们被邀请去充当义务讲解员。只不过是一次偶然的社会实践活动,却给他们上了人生极为生动的一课。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从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中来尊重他人、回报社会。这个班的王颖超同学告诉笔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的团队活动正好和古观象台建立了联系,不定时地去那儿充当义务讲解员。大家对这份工作都跃跃欲试、兴奋不已,但很快又犯愁了,毕竟,当讲解员我们什么都不会呀。没曾想到了那儿后,古观象台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特别细致、有耐心,常常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讲解,令我们特别感动,有问题也就直接地问他们,他们会不厌其烦地一点点揉碎给我们讲,每次去还给我们端茶倒水什么的,让我们特别感动,我们就有一种一定要干好工作的愿望,要不就太对不起人家了。人家对我们尊重了,我们想回报他这种尊重。
    教育先行者的“灵魂之旅”
    “尊重教育”的发起者,东城区政府督学室主任侯守峰今年58岁,教过30年书,当班主任当了20年。在1994年他曾有过一次难忘的瑞典之行。无论是在教学、在餐厅、还是在剧院,瑞典人那种尊重自己,尊重旁人的态度和斯德哥尔摩如诗如画的风景一起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们在街上问题,每一个被问到的人都不厌其烦地给他们作详细指点,有个人一直等在他们旁边,开始他们很奇怪,后来那人告诉他们说,我听见刚才那个指路的人说错了,但为了尊重他的好意,我等他走了后再告诉你们正确的。
    侯守峰指出,“尊重·基础道德”包含五个维度: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五个维度以人为本,以“尊重自己”的教育为起点,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为轴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尊重自己的核心是“独立自我”、“开放自我”、“能对自己负责的我”;尊重他人的核心是平等,这实际上是“开放自我”、“独立自我”的延伸;尊重社会强调责任感,是尊重被社会群体所认同的共同价值和行为规范;尊重自然的定位是自然在“我”之中,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保护自然环境是我的责任;尊重知识的核心是创新,尊重人才,并不单指尊重那些已被广泛认可的,有了突出贡献的人。尊重人才,更应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尊重学生探讨事物本身规律的权利,呵护学生心中每一颗带有想像力的火种,帮助学生开拓他们的思维,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尊重绵延 爱无止境
    在北京东城区职教中心学校孙士清老师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卡片,这是一位已毕业一年半在银行的学生在教师节时特意给老师寄来的贺卡。或许,对一位鞠躬尽瘁的老师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学生的肯定和回报更令人欣慰的了,尽管这肯定和回报来得那么朴素、那么直白。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学生写道:
    算来毕业已有一年半了,在工作岗位上我取得了不少成绩,说实话,我信为我的确是在这所学校成长起来的,在您的教诲下长大的。在单位,无论是和同事还是领导,每当谈起“老师”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都会滔滔不绝对地说一大堆,因为我真的以为您给我的影响最大,感受最深。因为您真的愿意把我们这些孩子当朋友,您是第一个走进我心里来的好老师!还记得那一年您特意为我们安排的十八岁生日主题班会吗?您教导我们成人了就该有责任感,不能再感情用事;还记得那一次我们去樱桃沟,我们开辟了一条没人走的小路,很冒险,很艰难,大家却都你拉我一把,我帮你一下地走过来了;更不会忘记你站在讲台前跟我们分析分配形势的严峻,你的每一句话都深刻地表现出您对我们的关爱,却又不乏动力,您一颦一笑与我们息息相关……只因有您这样一个好老师,好朋友,我会好好充实自己,做一个强者,一个勇敢的人,我不会辜负你的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