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可以归纳为几方面:一个是国际意识;网络学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性,打破了学校的界限。(图)州立大学标志地球象征着空间,太阳象征时间,书包象征着知识,三者紧紧捆绑一起,只有把校园给突破了,这样一个思想对于我们考虑网络是很重要的。
    现在在美国很小的一所学校在全国都有它的教学点,当然,现在许多学校不仅在国内、在世界都办了自己的教学点。我说这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许多人想了解国外的情况,到现在,他们把这个愿望寄托在走出国门看看,我在国外也看到许多访问团,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是很必要,因为比如在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要通过网络,电话进行,了解什么,事先也要在国内对了解透彻,否则出去以后只会逛大街。我们的基础教育和美国的基础教育是不同的,美国也有k12,它的k12同时也是美国有十万六千所中小学学校的门户,这样可以在一个网站上了解整个美国的基础教育状况,我认为我们国家在k12这方面做的不够,实际上网络社会里有个大协助,一个学校一个人你把网站做的再好,你没有一个集团的优势也很难引起别人的重视,如果象美国这样,把十万多所学校都集中在一个站点上,因为网站出名,你的学校也很容易出名。
    另外,我们在学校里搞技术工作、搞管理工作都要了解国外的情况。学校的校长也可以从网上了解国外的决策的情况。例如前一阶段,我们让研究生调研了国外大学校长决策的刊物,收获还是很大的,我们也经常开校长会,讨论的结果,我们发现在体制上,除了中国大陆以外,包括香港在内的国人学校。基本思想都是校社决策思想,实行以学校本身来推进自己发展,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他们的决策上有上级领导,还有校方领导,社区领导,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组成的委员会来共同做出决策,讨论自己学校的发展,我们自己中小学需吸收别人先进管理经验共同讨论的决策。我们中小学的研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总结我们中小学办学的不足。
    搞网络我想首先要具有一种国际意识;第二个是一种资源意识。网络本身是超时空的,具有交互性,能查到的资料也是全方位的,正如写一篇本科生水平的论文,也要在一千篇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美国ERRC网站正提供资源的网站,而且它还可以为读者联系作者,进行交流。这种资源需求对中学生也同样重要。
    现介绍一下我所负责的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这个中心也在考虑资源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考虑资源问题,作为网站,如果光是靠技术累加,没有资源,是没有什么看的。
    我们中心是刚成立的,我们这个中心在资源上它主要进行远程教育科研项目。我们正策划讨论成立一个网络教育学院。高教网络教学是其主研究内容之一。师范司想在集中全国力量进行网络课程,今年九月份开太仓促,所以我们考虑先做35门精品课程。其中包括德育3门,教育理论的5门,心理的3门,教育技术5门,再加上17门各科的教学法,小学初中语文教学方面,每门课投资十几万至二十几万,要对方配套至少一个亿。三四十万做一门课。师范司以课程带动资源库建设。网络课程不允许与平时学习课程雷同,它以学科资源库,文献库,学科镜像、案例库等为基础,在此之上,建立我们的课程,支持学历教育。那么,再加上网刊等,形成一个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站点。文献库包括在中国教育政策法规库,中外教育家库,国家及教育科研成果库、中国教育专著库、继续教育论文库等。政策法则库在课程里有一种叫教育政策法规,这一门课要求你要拿出整个教育政策法规库,这我们已做成了,共一千五百万字。然后还有案记库,共七百万字,还有论文库,也有几百万字。在此基础上再来做示范课程,我们审查的标准,你有没有这些库,你没有这些库根本别想过关。还有案例库包括在教师培养的案例库之中。我们还有36位院士来做师范园丁行动的研究的顾问。还有教参库等。它的基本指导思想要用进入网络时代,用新的媒体来进行现代教育时,必须从教材上进行革命性变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每门课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至于教法类的课程我们要求要有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要可以与专家们进行交流。至于技能类课程,要求可模拟操作性,对于知识性课程,我们倡导多立扬模式。
    多立扬它是美国的一门课程,提供一种方式,围绕多立扬进行社会学研究,教师把她的课程分成若干的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不同要求。同时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老师要求学生在拥有众多资料之后,从社会学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思想组织起来,这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我们这样做要投入非常大,包括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我们将以科研课题的水准对待做得相当好的课程,因为它本身就是科研,就是成果。同时,我们要搞大协作,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进来,把网络课程搞好。
    第三要有技术意识。技术分成不同的层次,我个人觉得搞技术要“虚”一点,要有领导支持,领导不支持你你没钱没法搞。你要领导支持你 ,你必须给领导做工作。如东北长春一所工读学校由落后到先进重要原因便是校长的转变,自己购买电脑,以后大家都搞,支持网络教程。技术分不同层次,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技术;在网络社会里,网络意识就是经济意识。在工业社会里,只有大资本家才能有自己的报纸、电台,而在网络的时代,只要有自己的意识,自己的想法就能办到,报纸电台不就是网络吗?现在的网站,我觉得可分为概念型和实务型,前者是指争夺眼球,争夺注意力,而实务型则指通过活动有实际回报,不论哪个网,服务要相当重要,服务的好网站就发展快。如K12网站在这一方面的服务奉献精神令人赞叹。服务本身是现代精英的重要理念,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的服务和国外的服务差别很大。举个例子,一次我在国外买面,上卖写着一元六袋,可售货员只给五袋,我找到了经理,经理一看到上面果真写着陆袋,把所有的钱都退给我表示道歉。象这种服务,我们下一次能不来吗?我想它本身就是占据市场。网上一篇文章讲了hotmail第一个提供免费的邮件服务,后来微软收购了它用四亿美元,我们想一下什么产品一年赚四亿美元。服务本身就是赚钱。现在我们的一些学校不愿意做网页,认为是给别人看的。这是我们的狭隘的想法。
    还有制高点意识。最近,我觉得教委对现代技术的重视程度很强,陈至立就多次要求把教育技术作为制高点来抓。中国快要进入WTO,中国现代国民素质不能应付WTO的挑战,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美国包括其他的发达西方国家整个是网络化、计算机化。象塔拉斯整个城市都空了,所有的商店都跑网上去了。如果我们还用传统的方式与国外竞争,这种竞争就如过去拿着大刀与西方的机枪、大炮相斗,所以,我们的教育部的领导十分的重视强调现代技术的教育是有原因的,他们是从综合国力的角度来考虑的,现在我们国家拿一个亿来搞网络教育。
    至于幼儿计算机问题,小孩要不要了解计算机,我们从争论从向一致:幼儿也要进行计算机教育。国外幼儿教育由知识型转向研究型,使幼儿从小便具有创造力,如美国,美国的教育与我们的教育差别非常大,我们的小学教育注重书本,美国的小学则是重视创造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我们目前没有关于具有创新型的幼儿软件,在这一方面,我们应有一定的开拓。如果教师与学生都处于网络环境中,那么我们的教育又该有什么样的发展?
    谈到制高点、突破口,我觉得,教育理论也要进行突破,不要过于崇拜迷信现有的教育理论,现有的教育理论基于两大派,它包括教育哲学和心理学。但是大家想一想,教育哲学,课堂授课制它是十七世纪大批量培养劳动大军那里说起,那时候是什么样生产力水平,现在网络社会了,是什么样的水平,我们现在许多搞教育理论的人连计算机也不摸一下,可以想一下,不摸计算机怎么指导学生搞教育技术,他又怎么有新的教育理论?现在我们的心理学也一样,我们至今的所有的心理学书都是个体的心理学,小团体的心理学,有哪一本心理学书 、哪一个例子是研究不同年龄、种族、国籍的所有的人的心理特征,根本没有。而现在我们一上网,面对的就是一个没有国界没有围墙的社会,什么都可以找到。
    我们现在搞网络的人要有大胆的意识,要有创造性,哪个不适合现代的发展,就可以大胆的去创造。只有有了新的理念才可能在网络社会使你的行动更加的自由。我们现存的科学都是在研究个体的学习者,我们很少的去注意成群的学习者是如何获取构建知识的,通过先调查个体的过程后来理解集体过程,这种方法在开始时可能是可行的,但最后有可能是一个陷井,个体的过程往往与集体的过程是不同的,对于个体使用的理论不一定适用于团体,反之依然。在网络的教学模式也是需要创新的,也只有在通过网络才能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现在的网络里,人们的心理状态完全是新的,未知的,突破过去的个体的小团体的心理状态。网络上的教学模式也要创新。
    美国教育信息协会经过十几年研究提出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代替全过程,提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多学科交叉,以行为而不是以结果来评价学生的模式。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者。我认为只有在网络社会的教学实践中,才能提出这样的思想,而这样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我自己现在不自觉的用这种模型来培养我的学生,我觉得效果是很明显的。在美国的时候,很多的中国学生看不起美国的教授,键盘不如我打的快,程序不如我编的利索,但是后来慢慢地理解了,教授之所以成为教授他还是有他的本事,什么本事,教授那些琐事就不应该去干,教授就应该干教授的事,干什么事呢?抓前沿、抓课题,如果教授没有一个一课题,那才是问题,你说一个学生跟着一个没有课题的教授干什么,说明教授他对前沿不了解,他就是一个打工的,当教授就应该拿到大课题,拿到后去分解,分解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参与课题,这样学生可以参与研究,一般的课题都是很大很有前沿性的,学生参与课题本身就进入了一个高层次的研究和学习过程,做了一个课题后,这与他们看一本书写一个作业是不同的,他会有非常成就感、创造欲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而且给不同的学生是完全不同的任务,这些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获取知识来发展自己,若干年后这些学生一个一个样,各个有自己的长处,所以我说在网络社会我们有可能去探索这些这些知识。
    我们现在培养学生要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获取知识并能区分有用知识与无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对于搞教学的教师,网络是制高点与突破口。对搞管理的校长、书记们而言,也同样重要。他们也应该是网络方面的先锋。校长书记之所以能当,是因为脚底下有两块石头,一块是法律,一块就是道德,谁违了法,你可以把她送公安局去,法律惩罚不了,可以用道德来批判他。但是在网络社会,这两个基础摇摇晃晃,因为网上的法律是不同的,什么是违法,什么是不违法,不同的地域是不同的,在美国不违法的事可能在中国违法。网上的道德不承认现实的道德,在网上,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可以装成一个英俊的少年和一个小姑娘谈恋爱,大家知道以后,一笑了之,现实中能允许吗?如我们的校长书记们不知道这些,敢问,你们还有能力胜任这一职吗?你还有资格当网络时代的校长书记吗?
    《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话,我在这里改编一下:“如果你爱他,你把他送上互联网,因为那里是获取知识的天堂;如果你恨他,你也要把她送入互联网,因为那是藏物纳垢的地狱”。没有什么地方比那里黄色东西更多的。我们搞技术工作的也要重视这一点,应该给书记校长们讲些观念,书记校长应该是现代网络方面的先锋,如果不是,那他就不称职。我们校长书记们讲安定团结的局面思想应该在工业社会,还没进入网络社会,他将阻碍社会的发展。
    最后我用一位总裁的话作为结尾: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应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在方兴为艾的大潮中,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谁将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