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几年前,文化较为发达的外省市中学就已开始瞄准北京生源。去年,一家公司为四川几所中学在北京招生作代理,短短两个月就招到了40人,组成了棠湖中学“北京班”。这家公司同时还为四川双流中学、绵阳中学招收了几位插班就读的北京初、高中学生。除四川外,江苏、湖北今年也有学校在北京招收中学生。
     曾为外地学校代理过招生工作的李先生介绍说,外地学校看好北京,主要因为学校尚有接纳能力;北京学生家境较宽裕,生源质量高。而北京家长送孩子赴外地上学则主要出于以下考虑:招生学校多数是外地名校,教育质量有保障;外地名校能解决学生住宿问题,而北京能住校的高中较少;多数外地名校不用交赞助费,当地生活水平低于北京,学费大体为每年5000元至6000元,总花销可以承受。李先生也认为,北京家长们更希望送孩子到距离近一些的外地学校,所以今年他主要为廊坊一中及燕赵中学作招生代理。
     近几年,全国许多地区中学生源均进入低谷,生源高峰时期刺激起来的生源需求引发了跨省市招生。“北京的中学教学条件好,教育资源充分。我们鼓励北京学生在经教委批准、有正式办学资格的北京中学学习。”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枫耘说:“今年中考的计划数大于生源数,愿意升学的都可以上学。”对于某些外地校关于“外地教育质量高,北京录取分数低,外地上学北京高考希望大”的说法,刘副院长认为,北京和外地的教学质量“很难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