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把送孩子出国读中学、大学视为另一扇“龙门”,小留学生出国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小留学生现象”引起关注
前不久,上海的32名小留学生集体进入美国,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据报道,这32名14岁至17岁的小留学生,是今年2月1日进入美国的。他们每人向代理人缴纳了1.8万美元,在美国洛杉矶瑞德兰大学学习半年。但学校发给学生的学习证明只有一个月,学习期满校方即准备送他们回国,引起学生及其家长的不满。而收取了57万多美元的两位代理人已不见踪影,于是他们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另联系了一家语言学校继续学习。
据称,目前在世界语言学院就读的小留学生表示,中国一家旅行社向他们的父母收取了巨额手续费之后,曾保证他们可以在美国读书并合法居留。
送孩子出国留学,如今成了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最大的心愿。很多企业家、明星纷纷将子女送到国外读书,而一些经济能力并不雄厚的家长,甚至不惜耗费自己毕生的积蓄送孩子到国外跳“龙门”。据广州出国留学服务中心的资料显示,近期前来咨询出国留学事宜的人中,中学生及其家长占了三成以上。在中国部分大城市举办的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上,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瑞典、日本等地的大、中学校成了中学生及其家长们的热门选地。
教育理念的差异与互补
研究比较教育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史静环女士认为,从学校教育来说,以中国与美国为例,两国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的学校强调教师、家长的教育责任,教、学双方都有较大压力。而美国学校则把孩子成长作为他自己的成长过程来看待,用功与否、成绩如何是他自己的事。在教学方式上,美国的方式更活泼,强调自主活动,主动发言,不在乎对错。作业则注重动手能力,强调培养创造性,而中国留的作业大都是笔头的,有正确答案。
对于中学教育,她更称道中国的教学质量。她说,她的孩子在北京的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中,因为中学时代是青少年独立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环境的正面影响非常重要,中国学校管理严格,美国中学管理过于宽松,对那些尚不成熟而又没有父母在旁监护的少年来说,很难独自面对一些诱惑,尤其是同学间的相互影响,如果自制力不是很强,一旦沾染上一些恶习就很难改掉。史教授认为,青少年需要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等他们真正成熟以后再来独自面对生活的复杂。
“空降孩童”适应不良
最近一些媒体在报道亚裔家长将孩子独自送到美国留学的报道中称小留学生为“空降孩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来自台湾的小留学生有4万人左右,来自北京和上海的小留学生也在增多。
由于怕辜负父母的期望,这些小留学生大都学习比较认真,但由于他们年龄太小,而美国学校的自由度又很大,很容易造成情绪和心理的困扰,往往在人格发展上有缺陷,因为有些东西只能在家庭中学到。一位心理学家说,没有家长照顾的孩子有孤独感,一些孩子行为叛逆,容易误入歧途。
一些人士认为,小留学生离乡背井,独自在外,存在一个适应不良的问题。在国内受过一段时间教育的少年,到美国后马上会发现美国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中国很不同,在国内优秀的学生到美国未必一定受重视,尤其在小学、初中阶段,他们看重学生的活动能力、表达能力、领导才能、运动方面的才能等,而在国内很得宠的“乖孩子”类型就常常会感觉到受冷落、受排挤、甚至有受欺负的感觉。
小留学生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父母照顾,通常是一两个或几个同学过小集体生活,长期缺少亲情温暖,遇到问题,心里话没人说,结果导致一些少年走入歧途,吸毒、结帮派等。有人认为,如果有很负责任的亲友不仅照顾他们生活,而且做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导,情况会很不同。所以,如果条件尚不成熟,他建议家长,三思而后行,宁可晚去几年,不要做小留学生。
文/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