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蜡烛成灰泪始干,一生只为学生燃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0-29

   每天早晨6点半一过,在市聋哑学校得天独厚的大操场上就已是热火朝天,学生们跑、跳、投齐上阵,中老年教师的“老年迪斯科”扭得正欢,体育组和中心组的排球比赛已到了决胜的关键……这哪是人们印象里寂静无声、比比划划的聋校?对,这就是孙万里校长要的氛围———充满活力,蒸蒸日上。

   孙万里校长的治校基调是“活力”。因为这里的学生是身陷痛苦的残疾人,他们的背后是心情沉重的家长,只有把学校创办的生机勃勃,才能给残疾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学校的“活力”要由教师体现。孙校长要求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上要“活”,他提倡师生间的“无障碍交流法”,无障碍的外在形式是手语过关。他要求老师人人能打得一手漂亮的手语,教师手语要考级,每次开全校大会,老师要按号排序到前面翻译,下面有评委打分,凡“干”在上面下不来的,要进强化班开“小灶”。无障碍的内核是走进学生的心灵,孙校长要求老师们要懂得他们的病理,了解聋孩子的心理,能站在学生的视角去想问题,发自内心地去关爱他们。无障碍的课堂教学是灵活的,孙校长要求老师走下讲台,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开展分组教学、合作学习。孙万里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解放,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的方法”。

   为了激发教师的“活力”,孙校长建立了一套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对青年教师,他采取评选“新秀”的方法,层层选拔,最后入围三名,再经过考时事政治、特教理论、学科技能、应变能力,汇总业绩材料、日常听课、全校汇报、学生打分等最后选出一名“硬梆梆”的“新秀”,学校将授予其极高的荣誉,老师们都说这一年一度的“新秀”选拔简直是一聋的“奥斯卡”。对其他教师,酷爱体育的孙万里没有“抓两头、放中间”,而是采取冰球比赛的模式,分为A、B、C、D四级,并且头名晋升末尾淘汰,这样就使一般学校都有的“大肚子”中间力量消了肿、分出了“流”。

   孙万里当校长的时间不长,但他已是“老特教”了,当年大学毕业和他一起分到聋校的十来个同学已走得就剩下他自己,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已成为天津聋童教育的“领军人物”,最近他又入选“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这将使他充满活力的教育理念得到更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