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调教天才少年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5-24

  上个星期六,北京八中“少儿班”(即超常班)的招考又开始了。和每年一样,逾千名家长从北京的各个城区涌到西城区按院胡同。因为在过去的6年中,已经有一百多个平均年龄14岁的孩子,从这里走进了大学,开始了他们不同凡响的超常人生。

  日前,记者来到北京八中的“少儿班”进行了实地采访。

  因材施教:把学生分成A、B组,A组以自学、讲座、练习为主;B组以老师讲授为主,两组自由流动

  刘洋,14岁考上上海交通大学,16岁击败3000多个竞争对手,考进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在少儿班的档案里,记者却看到了刘洋的一段不“光彩”历史:

  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没耐心对已经懂的东西再听下去。老师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找到孩子的父亲,让他赶紧安排孩子跳级。用刘洋的话说,他是被老师提前两年“赶”进中学的。

  把孩子送来参加少儿班考试的家长说,他们的孩子和这个“先例”很相像,在现行的教学内容中“吃不饱”。

  八中的龚正行校长介绍说,少儿班建立的宗旨就是“因材施教”。他们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情感意志力分为A、B两个教学组:A组学生以自学、讲座、练习为主;B组以老师讲授为主。A、B两组间可以自由流动。这与很多学校一样,同一个年级,同一门课程,分A、B、C等不同的班,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自行挑选。

  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教学顺序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动手实验———归纳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

  少儿班的老师总结说,第一届招生的孩子成绩不如第二届高,但是4年后培养的结果却是前者优于后者。他们发现,第一届招生时家长也不知道考什么,所以孩子都是自由发挥;可后来,为了应付考试,一些家长让孩子把智商测验题背下来。为此学校曾把一名智力题满分的孩子拒之门外,因为在考察中发现,成绩反映的并不是孩子自己的能力。

  少儿班的考试有一个特殊程序。1000名学生通过初试选出200名,继续参加复试。复试中入选的学生,需要在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性考察,在这一周中,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能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知识而不是靠家长的帮助来获取知识。

  少儿班有一门新鲜的课程:综合自然科学基础。这个课的教学顺序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动手实验———归纳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用老师的话说,这是帮助孩子建立攀登学习自然科学的“脚手架”,让他们自己爬上去。

  开设“自然体育”课:骑车、远足、爬山、跳水、潜水、骑马

  龚校长说,少儿班绝不能通过加课、不放假赶教学进度,要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改革教学方法,把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身体。

  除了常规的体育课,少儿班有个令别人羡慕的“自然体育”课。每个周末,教师都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骑车、远足、爬山。他们走遍了全国的7个省、几十个县市,行程3万多公里。跳水、潜水、骑马等新奇的项目也是少儿班的必修课。

  (应少儿班老师请求,文章隐去了学生们的真实姓名)

  据《北京晨报》报道 文/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