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充分的表现空间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扮演讲者的角色,过分注重对大量繁琐历史知识的阐释,过分注重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繁琐的历史知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教师应该走出演讲的角色,让学生从被动接受上解放出来,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活动时间和表现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走近历史,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理解历史、解释历史。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讨论是相对较易操作的形式,教师针对一些重要事实,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或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对于学生形形式式的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或动辄否定,要多肯定其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除此之外,像角色扮演、模型制作、参观考察、报刊编辑等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总之,要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在脑手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重情感塑人格
    从情感和智力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上看,很多时候情感的力量比智力强大。但在现实中,智力教育的作用往往被夸大,而与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教育则往往被低调处理。历史学科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这方面的内容,并适当补充资料,使历史人物的人格凸现出来,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以洗礼。例如,在讲述爱迪生时,可补充其座右铭“世界需要什么,我就发明什么”,以及他的一系列重要发明的发明经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塑造理想人格。
    培养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大胆突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思考,可以将一些历史学界有争议的问题引入课堂,这将有助于学生拓宽思路,开展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像对哥伦布航行的评价,史学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教师可把这些观点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做出自己的评价。另外,教师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多方面评价历史事件,多方法解答历史问题,多层次认识历史结论。如学习中国近代史,学生很容易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落后一定要挨打吗”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举例,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