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新的世纪,教育必将又有一番大有作为,为此我感慨良多。
     一、创造的而非闭塞的新教育
     教育应该是有活动力的,而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她培养的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类。社会需要发展,依靠的是人类自身不断的进取,人们就要创造更新型的教育,这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更多更多的教育。因此,二十一世纪的新教育就必须是富有创造性,教育本身就应该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
     新教育拒绝闭塞。其教育理念应更新更宽广,她造就的是一代独立思考的新人,而非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其教育内容不仅有人类文明赖以进步的基石,还得跟上人类文明最高境界的发展;其教育方式既要兼顾传统,也要富有灵性,更需要迎接全球化教育的到来。
     新教育,她承载的绝非只是对某个人的教育,她更承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也承载了人类文明壮丽的延续。因此,新教育是要创造性的,而绝非闭塞的。
     二、可持续发展的而非短视的新教育
     当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审视我们这个生存环境,洪涝、旱灾、地震、寒潮、以及越来越大的臭氧层洞越来越多地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时,我们不禁喊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我们的地球,拯救我们的家园”,我们也终于地意识到环境必须是可持续的、可发展的。
     那我们的教育,我们这些人,在新的世纪更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这表现在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环境等之间的互惠互利。几千年来,无论是孔子的“因教无类”,还是夸美纽斯的教育论,抑或陶行知的“实践教育”,还是如今的“建构主义”,都证明了教育是最富有活力的,它与社会发展同步,甚至超越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人类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那么新教育也是可持续进行的。
     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人类的知识和文明都可以通过教育来传递和发展,其教育过程是梯状罗螺式地前进的,其教育手段是以合乎人的心理智能发展而实施的,其教育效果是迟缓而卓有成效的。同时,新世纪的人们需要更快更好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需要新教育不但是基础性,更是可扩展性的,也是自适应性的教育,为人们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以满足人们不断自我进步、自我需要的要求,也就是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教育绝不可能是短视的。她可以为一个人夯实知识基础,而绝非一蹴而止,这需要每一个人要不断学习和善于进步;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某一时期的教育只是适应和推动人类社会的某一个发展过程,新教育要不断探索和革新;同时新教育更是有理性的,是需要一群执着的人们去开拓创新,去探索一条条符合教育规律的新路子。
     三、合作的而非独享的新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更是全球化的,各式各样的智慧文化更是争妍斗艳,在差异中求互补,在冲突中求融洽,各国的人民、不同的民族已经进入一个对话而合作的时代。因此,新教育更是需要合作共享的,而绝非独享的。
     合作的新教育,从全球范围而言,要有纵观全局全球的教育发展行动纲领,在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教育权利基础上,谋求教育资源、教育人力、教育成果等最大程度上的共享。而对某个地区而言,学习资源、教育活动、研讨交流等更是合作的主题;而对某个学校而言,办学思想、教学模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更显得重要;而就个人而言,却恰恰是学习方式、教材资源、经验交流、成长体验等又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独特的对话。
     任何一个国家已不可能可以独力承担社会发展的权利,每一种社会资源、教育资源、科技资源等,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能再独享。凡人类赖以发展的智慧文明、国家前进和民族振兴的知识之光、人的学习和成长,这些都将是新教育的基调。新教育其所有资源都将是开放性的、全民性的,可以共同享有和再创造的,新教育惟有合作才可以有社会的发展,而绝非独自享有的了。
     四、多元的而非单极的新教育
     新的世纪,世界政治格局,还是经济体制,又或者科技文化,都是全方位的,立体格局的。新教育,其发展是多样化的,其主体也是多种类的,其过程是多维度的,因而新教育也是多元化的。
     新教育,其教育理论是多样化的。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育,无论是建构主义,还是行动主义,无论多元智能的,还是媒体主义等等,这些先进的教育理论都将在新世纪里得到发展。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将会有更多不同的教育改革和尝试。素质教育在中国、在美国或在欧洲都将有不尽相同,也有共同之处,中国的教育是否有自己的路子可走,或再象我们五六年代发展经济而学习苏联一样,去照搬美国式的素质教育呢?或许这两者本身会有较大的迥异之处吧!国家之间的教育既有互相参照的必要,但不会有照搬的理由。
     则从人的发展需要来看,在新教育里有的人或者喜欢网络教学那种自由无束的学习与交流,而有的人却情愿坐在教室里听着教师的“训导”和同学们爽朗的言论声,而有的人还或许在一堆堆破损的纸质图书前苦啃“知识干粮”而忘却了网络的“便利”了呢。因为,这是每个人有选择不同教育的权利。
     无论是教育理论的多样化,还是教育方式的多层次,再是人的成长的不同需要,都折射出新教育必须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的,这样新教育才会有更长足的勃勃生机, 才会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五、幸福的而非穷困的新教育
     面对新千年,人们最大的心意:希望世界更加和平,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更加美好。新教育,其宗旨也应该是让所有人都会得到更大的幸福。
     新教育,应当让更多的人来意识到知识的重要,而教会他们怎样利用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去拥有更美好的幸福。新教育,要告诉人们善于构建一个新的崇尚幸福的世界,要告诫人们什么才是美好的,什么才是值得去追求的。也就是人应该怎样去学做人?怎样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新教育应该是一种幸福的事业,也值得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其中,通过教育人类的智慧之光一代代地更好地发扬光大。年轻的人们在学习和受教育时,不再感到是孤立无助和压抑,而是十分愉快和热情地参与和享受知识的洗礼。所有的人们,都将通过新教育而最终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都由衷地感谢这伟大的新教育。
     目前不少地方仍十分的贫困,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被残忍地剥夺了。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最终地归结于人才的成长。在这些如此贫困的地区,缺少人才,缺少资金,更缺乏机会,薄弱的教育只会使得这些地区越发贫困。因此让这里的孩子们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则是重中之重。新教育,其最大目标也就是要通过教育让孩子获得知识,从而有能力彻底摆脱穷困。
     新教育,让人们追求的是更多的美好,更大的幸福,一个美好的世界也就这样创造出来了。贫困也将会是一个美丽的昨日夜话了。
     我并不想在此作为什么代言人而对教育品头论足,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教师,而我有幸地跟大家一样走入新的世纪,而在此稍表言语。
     新教育,一个有着橄榄枝而又美丽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