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学童创造力受严重束缚 专家呼吁改革基础教育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6-01

北京三十日消息:中国著名作家王蒙曾将一道小学语文试题交给十几位知名作家解答,居然无人能按教材要求的标准答对。

  这一事例暴露出的僵化的基础教育方式,令教育专家们深感忧虑。他们呼吁,这种教育方式严重束缚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中国现行基础教育方式的弊端,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改革教育体制的当务之急。

  教育部在今年推出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明年将在全国基本建立教育新体制的框架,全面推进以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共青团中央等部门最近也决定,将在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中持续、深入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

  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教授知识采取填鸭式方法,拘泥於教材,学生的负担十分沉重;学校使用的教材陈旧,一些专家认为,目前近一半的教材内容不适应时代教学要求,应该淘汰。

  应试教育造成中国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极度欠缺。最新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中国仅有百分之十四点九的青少年具有初步创造性人格特徵。

  由於在个人素质发展至关重要的青少年阶段,中国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忽视,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居世界第七位,科技工作者人数居世界第四位,但科学研究和专利的国际竞争力却仅排在世界第三十二位和二十一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科院教育研究所的白月桥研究员说,「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能力正是个人素质最重要的体现。」

  他认为,下个世纪,国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落后势必处於被动,青少年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未来中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在对二十一世纪的远景规划中,中国提出到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更要求未来的建设者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素质教育目前已从幼儿阶段初步推行。在北京、上海等部分城市,幼儿教育开始突破传统的「乖乖儿」教育模式,让幼儿更多接触大自然,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