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艺术教育氛围,是孩子们综合素质提升的极好机会,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科学地认识少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把握少儿艺术训练的正确方法,以便使少儿艺术教育取得应有的效果,切勿偏离方向,力倍功半。
少儿艺术教育是普及性的素质教育,在于开发儿童的智慧,而不是为培养艺术家训练基本功。概括地讲,一个人的素质包含着两大方面的基本因素。一为胆量,即敢想敢干的创造精神;二为谋略,创造思维的灵感和思维方法。艺术教育就是利用孩子们好玩的特点,诱导他(她)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步培养他(她)们艺术创作的灵感,大胆想象的精神,从而循序渐进地认识、感悟其中的哲理和以艺术教育为纽带,对更多的身边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隔行不隔理”。艺术与自然科学及其它社会科学一样,同出一理。都遵循着对立统一的哲学规律。音乐舞蹈也好,书法绘画也好,艺术美的奥妙都是对比与和谐的统一,体现在虚实、浓淡,刚柔、强弱等等对比形成的节奏韵律之中。如果辅导老师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孩子们逐步引入这样的艺术境界中去感悟,通过写生作业、想象画促使孩子们去认真地观察生活,并对生活现象提出许多为什么?这才是艺术教育的成功之道。
少儿艺术教育其实就是最适宜儿童的启蒙教育,重在参与而并非表面效果。我们成人所指的效果是对动作的规范、技巧的熟练而言,是一套程式化的标准。少儿艺术教育给孩子们传授一些前人的技巧技法是必要的,但绝对不能一味地让他(她)们去临摹、仿效大人的做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孩子们养成不加思索、死搬硬套的消极思维方法,限制和扼杀他(她)们积极的创造思维。笔者曾听一位老师谈起,在她辅导的一个幼儿班里,多数孩子敢想敢画,他们有的把太阳画成方形的,并且涂成蓝颜色,放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有的画妈妈的形象,一个大肚子里面躺着个酣睡的他。这些大胆的想象和天真的思维是十分可贵的。他们不仅仅是在画画,同时在通过画画这种艺术形式,沟通更多的学科知识,老师和家长应该倍加鼓励和肯定。但据这位老师说,有一天一位老画家来到幼儿园,对孩子们的画大发议论说“不能这样让孩子去乱画,要逐步把孩子往正路上引。”这位老画家的看法和很多不懂儿童画的家长一样,他们所谓的“正路”是一条程式化的套路。单纯地以画得像不像来作为衡量儿童画的标准。岂不知这正是一条不正的路。由于在我们的许多家长中都存在着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导致不少辅导老师为迎合家长的意图,而追求短时间内的效果,偏离对孩子们的正确引导。这个较普遍的问题,关系到家长本身的素质问题。家长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个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能再用过去的低标准要求我们的孩子,这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准许行人、马车、拖拉机上路一样。
家长同志们,为了提高孩子的文化素质,我们自身的素质也需要提高,不断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