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通往WTO道路上的语言“瓶颈”,上海的中小学外语教育改革正在酝酿重大突破。从今年秋季开始,上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每天都要上一节外语课。双语教学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出现在课堂上。
    我国的外语(主要是英语)教育历来存在“少慢差费”的现象。“应试外语”教出大批不能听不能说的“聋哑学生”。即将出台的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英语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真正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看待,外语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学以致用、一门过关”。也就是说,高中毕业生必须有一门外语在交际能力方面基本过关,能在外语交际需求日益增强的环境中顺利地进行继续求学深造、求职就业或参加社会活动。
    上海降低了外语学习的起始年级,增加了外语学习课时。教育部的外语课改目标是2002年在全国小学三年级普遍开设外语课。上海则提出,从2001年秋开始,在小学一年级普及英语教学。学生从进小学至高中毕业用于外语学习的课时,将从过去的1200课时增加到2500课时。
    扩大双语教学试点
    上海还将积极探索双语教学试点。今年秋季,市重点中学和有条件的学校将开始双语试点。明年,试点将扩大到区重点中学。
    所谓双语教学,是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它有利于学生在学外语中用外语,在用外语中掌握外语。结合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上海对计算机、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历史、地理等各学科教材中的有关专有名词,如术语、公式等加注了英语解释。上海积极引进和改编国外教材,目前有50%的中小学生使用牛津英语上海版教材。普陀、闸北等区的一些学校,探索在体育、音乐、美术、生物、手工劳动等课程中使用双语教学,每堂课使用外语讲解本学科知识的比例不低于50%。
    解决师资短缺是关键
    推行双语教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师资短缺。在传统的单学科师范培养模式下,英语教师教不了其它专业,学科教师又不能用英语讲解知识。上海各级教育部门正通过请外籍教师开班培训、派教师出国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外语教学水平。一些中小学也鼓励教师“边学边教”,培养双语教学师资。如新黄浦实验学校开展双语教学4年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培养了一支18人的双语教师队伍。其“双语教学的探索研究实践”课题,被列入教育部资助研究项目。
    据了解,为了顺应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正着手调整培养模式,提高师范毕业生的外语水平。个别高校已开设双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