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专家评说: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改革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2-14

    编者按:

    为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1999年6月,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小组正式成立,国内知名的课程专家、高校外语教研人员、有经验的教材编写人员、教研员和英语特级教师承担了英语课程改革项目。在前期国内外外语课程比较分析、社会需求调查、课程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着手制定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吸收了近年来外语教育研究的新成果,从教学观念、课程目标与内容、策略、手段、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问:新《英语课程标准》如何在总体目标的设计上,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答:以往教学大纲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目的的首位,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以往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策略和文化方面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以及文化等方面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课程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五个要素组成。情感包括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和意志等,在语言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新《英语课程标准》确定了各个级别的情感发展目标。策略指学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行动和步骤。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学习策略包括情感策略、调控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等。情感策略包括有意识地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逐步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英语学习中努力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能够与同学相互鼓励。自我调控策略包括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注意了解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积极参与课内外英语学习活动。认知策略包括帮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预习,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善于记要点,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在使用英语中,能意识到错误并进行适当地纠正,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能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并注意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交际策略包括使学生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必要时借助手势、表情等进行交流,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在交际中意识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

    语言学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应当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问:如何解决各地区课程发展不平衡,中小学互不衔接,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体现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

    答:新课程从基础教育的整体考虑出发,以目标分级的方式设计课程,取代现行大纲的分学段、分年级的设计方式,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改革。为了体现英语课程的整体性和灵活性,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保证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有机衔接,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共设计九个级别的语言能力要求。第二级为小学毕业的要求,第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即初中毕业)应达到的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九级为高中毕业的优秀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允许各地按照自己的条件和需要,决定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段和年级以及课时安排。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超过五级要求,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可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决定,适当降低达标要求,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问: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近年来取得很大成绩,但在总体上费时较多,收效较低,不能适应改革开放、扩大对外交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在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提出哪些具体要求?

    答: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言的实践性特征,从呈现方式上不以语言知识体系的描述作为主线,而是以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应用为主线,在内容描述上突出语言的功能和运用的价值。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实践,对学生在语言技能上的行为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级描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扩大听和读的输入量,比如,要求达到第三级的学生除教材之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四级达到10万词以上。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情景,增加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词汇上突破现行大纲义务教育阶段的600个单词的要求,在五级(义务教育结束时)提出学生学会使用12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要求,八级要求学生学会使用3000个左右词汇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同时,在写的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例如,三级要求的学生会写简单的问候卡、邀请卡,根据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五级要求学生能独立起草作文,如简单的报告、短信、短文等,六级要求学生能与他人合作编写与生活相关的短剧,能给朋友、笔友、网友写信,交流信息和情感。

    问:课程实施是课程目标得以落实的保证,新课程标准对此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课程实施共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课程实施原则;课程实施条件;对教师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原则中主要提出七个要点:1.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宗旨。2.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教学过程要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4.创设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语言学习兴趣。6.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拓学习渠道。7.建立旨在促进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

    另外,在课程实施的条件中对课时、师资的配备与管理、课程资源问题提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要点如下:1.课时: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三、四年级以短课时为主,五、六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初级中学的英语课程每周不少于四学时。2.师资配备与管理:合理分配教师,重视起点班的教学。为教师继续教育创造条件,建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教师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禁止单纯以学生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3.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其他资源。教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部分。学校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选择经教育部审定的教材。教材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和开放性;应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语言真实、内容广泛、题材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开发思维。根据外语教学的特点,学校也可以适当地选用国外的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除教材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和开发其他教育资源,如广播影视、音像、网络、报刊杂志等。

    问: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实施课程标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哪些具体要求?

    答:新《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1.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英语学习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2.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要加强中外文化修养,要能够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过程,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并能够掌握多种评价形式,正确地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和发展他们的潜能,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此外,教师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英语教学方法。3.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科技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问: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小学外语课,有800多万小学生学习外语,多年来小学外语教学由于宏观指导滞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尤其中小学衔接上普遍存在着重复劳动、资源浪费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开设英语课有哪些规定?

    答:关于小学开设英语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开设英语课应注意如下问题:1.应当充分听取教育和英语教学专家的意见,制订完整可行的课程规划,并得到国家教育部或其委托的职能部门的审核通过。2.小学英语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尤其是语音语调,在思想品德、口语水平、艺术修养、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特殊要求。3.课时安排建议每周不低于四课时,每课时可在20─30分钟。4.以活动课为主要上课方式,听说技能为主要训练项目。以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语感为主要目标。5.要统筹规划,妥善解决小学和初中的衔接问题。6.要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料和配备基本的教学设备,教材要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问:教育评价是检查英语课程组织与实施的重要手段,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发展与创新?

    答:课程评价体系包含对学校组织实施英语课程的评价、对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新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主体、对象和形式的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层次和多元化。评价应关注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对教师的评价要有助于教师加深对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的了解,有助于教师加深对学生学习过程和需求的了解;有助于教师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应能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提高组织教学和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思想、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教学研究能力及其发展潜能等方面。

    对学生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核心。对学生的评价应包含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根据课程目标和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由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对学生所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潜能等予以评价。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评价也应有利于全面客观地鉴别学生能力范围,为因材施教提供信息。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基础教育最常用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包括:当堂学习效果检查、作业、角色扮演、表演英语节目、讲故事、活动结果报告、学生学习效果自评、学生互评、问卷调查、家长对学生学习状况评价、阶段测验、学期考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的评价,应采取宽松、开放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期、学年和结业时的学习成绩,通常采用考试的方式。考试应包含听力、口试和笔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学期或学年对英语课程规定的内容掌握的情况。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与英语程度选用恰当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