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五个问题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4-22

  一、语文教学中“创新是惟一的”?

  现在,语文教学中,喊得最响的就是要培养创新精神,于是有人就认为“创新就是唯一”,便抛开一切基础知识的传授、知识的继承,整天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才能别出心裁,怎样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成为创新人才,岂不知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不足以系统地形成基本科学方法和正确的判断能力。若忽视知识基础而过分强调“创新是惟一”,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曾经有人问一位访华的美国教师,美国中小学是怎样教创造性的,对方却不知怎样回答。的确,美国学校没有冠之以创新的课程,教师培训也没有专门讲创新的内容,但是师生的创新精神都很强。为什么?就因为创新的基础是继承。很难想象,一位缺乏丰富的词汇积累、连简单的语言表述都不懂的学生,能够写出震撼别人灵魂的名著来。

  二、阅读教学可以“随意与无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焦点,新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一定时间、时期内的阅读量,后面还有推荐目录。于是一些教师便规定只要不是教本、课本,多数书籍都可以进入教室。一时间,学生手中的书籍名目繁多。实践证明,不把好书籍来源的关口,随意阅读,不仅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即使是《大纲》推荐的篇目,也不应该无计划、无序地阅读,而应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多读一些现时代的作品,使他们尽快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思想上走向成熟。这样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起到培养阅读能力、丰富思想认识、促进健康发展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讲得越少越好”?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讲得少就是最好”。有位教师在讲《藤野先生》这一课时是这样安排的:拿出大半节课让学生自己看,最后只拿出一点时间给学生讲几个字,解释几个词,介绍文学常识,这样就结束了这堂课。而另一位教师则在介绍了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以后,问学生鲁迅先生接触的老师很多,为何独独对藤野难以忘怀?既然如此敬重先生为何又舍得分离并放弃学业?两节课对比不难看出前者虽然讲得很少,但质量却难以保证;后者讲的也不多,但却能使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事件中心和思想中心。可见,讲得少并不一定是最好,关键是弄清要讲什么。

  四、应当废除无意义的“提问分析法”?

  以前阅读教学中,提问式分析法占主要地位。满堂问、串讲串问,用问题带着学生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以问代学,课堂上虽然气氛热闹,但学生受益甚微。于是人们认为要废除无意义的提问分析,但这并非否认提问在阅读中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经常要提问,但究竟怎么问?问什么?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提问决不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出来就算达到目的,而是要将矛盾的焦点摆在学生的面前,用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五、语文教学就是“课堂教学”?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课堂内的事。其实,这是一种很狭隘的认识,因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脱离了生活,便会变得索然无味。举个例子来说,商品经济离不开广告,而广告词又是一种极富魅力的语言文字,于是我们便引导学生去欣赏它的妙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某风扇广告);“有酒无舵,早晚闯祸”(交通安全广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冰柜广告)。接着,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一产品进行广告创意:世界冠军孔令辉站在冠军奖台上,畅饮一瓶丽安山泉,然后举起胸前的金牌说:“喝丽安山泉,登冠军奖台”。由此,可以使学生把语文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便会使语文学习生动活泼起来。(作者单位:山东省蓬莱市北沟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