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教授们是怎样的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4-21
教授的自由旧大学从体制上说有一长处是今天大学里没有的,就是它在课程设计上留给了教授很大的自由,简单说就是那时没有今日所谓统编教材,在课程设置好大体范围之后,教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选择教材。在旧大学里,教授的讲义通常就是自己学术研究成果。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教授就必须学有专长,如果随便找一本专著来做自己的讲义,那样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不但同行看不起,学生也不买账。没有统编教材,也就没有统一的考试,所以旧大学里教授的权力是很大的。比如说,当年陈寅恪在清华国学院,有一次招生出的考试题就是对对子,他出了上联“孙行者”,请考生对出下联。据说当年对出下联“胡适之”的只有一人,即后来成为古汉语专家的周祖谟先生。当年陈寅恪在西南联大讲授隋唐史,开讲前他就说明:“前人讲过的,外国人
讲过的,我自己过去讲过的都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虽然是大师的风格,常人难以企及,但这也从另一面说明当时讲课自由,自由讲课在大学是受到普遍推崇的。
教授的工资教授在社会中的地位高低与他们的工资是有关系的。旧大学里教授的地位高,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许多实际待遇决定的,30年代梅贻琦做了清华校长以后,有一个规定,教授工资为300至400元,最高可达500元,同时每位教授还可以有一幢新住宅;讲师的工资为120至200元;助教为80至140元;一般职员为30至100元;工人9至25元(据清华大学档案)。
教授至上旧大学里的教授,特别是负责的教授比如各院院长、系主任等,对自己的要求都很严格,一是因为旧大学有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二是教授本身对自己的要求,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自律。想在旧大学里有地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在学术上要绝对有地位以外,在做人做事上面也得让大家看得过去,而且不能有太多说不过去的缺点。在旧大学里负责,这个人就进入了公众视野,一般是不能胡来的,大学又不同于别处,大家是敢说话的。所以旧大学里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教授们的反应,看看能不能过了他们这一关。大家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有教授才有大学,大学是依赖教授而存在的。
(摘自《大学旧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