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历来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因为大家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教师影响着一代人的素质,教育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兴衰。为此,教师作为社会上一种特殊行业,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和政策的倾斜。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对师范教育都采取扶持政策,对师范生在校学习予以一定的费用津贴。事实上,读师范的学生中确有相当一大批是读不起普通大学、中专的贫家子弟。他们好不容易省吃俭用、凑钱借贷读到毕业,哪里还拿得出“上岗费”?据悉1998年这里就有9名师范生因交不出上岗费而被迫到外地打工。
上集镇对师范毕业生收“上岗费”,无非是利用近年来一些地方因为结构性原因,师范毕业生供大于求,存在分配难的情况,乘机敛取一笔“进门费”。他们也自知这属于不合理收费,所以逼着师范生立下字据,说明是“自愿捐资”。大概他们是把这当做镇里“创收”的一条渠道了吧!
按说,一个地方的教师编制是个定数,不会因为收了“上岗费”,名额就多出来。也就是说,收取“上岗费”在控制教师编制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怪就怪在,这个镇1997年教师不足400人,而今猛增至700多人,据说是因为只要花1.2万元便可以买到一个教师指标,一些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便乘虚而入。看起来,这个镇的收费政策并没有控制住教师编制,控制的只是师范毕业的合格师资,相反倒是给不合格的师资开了方便之门。上集镇的领导想过没有,收上来的是“上岗费”,丢掉的可是当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父老乡亲们对下一代的殷殷期望,是孩子们和上集镇的明天。
孔子当年收一个学生,还能得到“束修”(十条干肉);要是他老人家现在想上讲台,可能就得从自己家先拉一车干肉来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