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每天学习18小时 家长应注意正确引导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5-24
本报讯 日前,全国中小学学习心理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施德明指出,目前本市初高中毕业班学生普遍学习紧张,每天学习时间在17—18小时,而考生家长考前教育存在“无限制满足”误区,这是他对本市部分小学和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心理调查后发现的问题。
施老师指出,学习量大易造成厌学情绪,这时候家长的正确引导就特别重要。但调查反映,目前上海的考生家长学前教育都普遍存在误区,例如:晚上家长任由考生开夜车至一、二点,早晨又鼓励孩子能多睡5分钟就多睡;平时只要孩子复习考试,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每天营养品、好菜一桌子;不断重复“你不要急,即使考不上,妈妈也不会怪你的”等等。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这种“无限制满足”反而会给考生加压,同时会破坏正常的学习规律,像不正常睡眠其实是破坏考生的生物钟。而考生也反映,父母不让自己做任何考试以外的事或者重复说“考不上没关系”,其实就表明父母很在意考试结果,比“打骂”更让人烦和难受。
施老师强调,临考前两个月,家长应主要从三方面正确引导考生:一是信心的激发,不要多说“考不上没关系”之类的话,这往往是消极暗示,应多说“你一定行的”、“你努力了,肯定会成功”等鼓励的话语,让考生树立信心。二是学习方法,一般说考前两个月已不能再搞题海战术,而应合理安排时间,抓薄弱环节,这时家长就应让考生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不要再任其“开夜车”。同时复习时掌握节奏,注意调节,家长可每天安排孩子做一会轻松的家务或听音乐来放松。三是失败后的情绪调节,由于考前模拟考频繁,考生的偶尔失利难免,这时家长就要特别注意,如让考生回忆童年趣事、家庭旅游或考得好的测试等来转移考生失落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