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新闻分析:谁知“高价生”心中之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6-26

  又到一年升学时,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已经为孩子的升学绞尽脑汁。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有关系的家长各显神通,没关系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这种势不可挡的“择校”潮着实使许多重点校“扩容节奏”大大加快,于是班容量大了,赞助费增了,校长的知名度也高了;于是乎,“搭线生”、“条子生”、“关系生”、“高价生”参差不齐。作为家长,孩子能进入重点学校使他们如释重负,了却了心愿。但有谁曾想过那些“高价生”将承受怎样的心理压力呢?

  学业压力使“高价生”力不从心

  就拿重点高中来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新生们心理状态千差万别,这其中“高价生”的心理尤为苦涩,心里的弦绷得最紧。他们要消除同学的歧视、老师的冷落、世俗的偏见,学习成绩就不能太差,就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代价。为此,他们努力拼搏。他们中有人力不从心,有人心理失衡,有人因为成绩总也上不去,干脆破罐子破摔。一位“高价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学业之路:“我犹如一名体质欠佳的长跑运动员,虽然我在不懈地努力,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我只能以一名重在参与的运动员身份,挣扎在这没有终点的跑道上。”

  是啊,学习犹如长跑,理应有先有后,但高昂的价格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人为地给孩子们套上了一条无形的枷锁。九年义务教育以外适当的收费本无可厚非,但这种高收费却使教育成为事实上的“商品”。

  花钱上学使“高价生”心存自卑

  “高价生”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赞助生”演化而来的一个特殊的名词。如果作为商品,它不是优质的,但作为生源,它却是抢手的。许多重点高中特意把录取分数线定得一高再高,使收费生越来越多,这样,学校的知名度便越来越大。而一些所谓的二、三流高中也在不同程度地变着戏法招收“票子生”来“雄厚”自己的实力。这样的趋势似乎已被大多数老百姓接受,但对于那些尚未有经济收入的中学生来说却有苦难言。

  有幸能上重点中学的“高价生”可以说是幸运儿,可有谁又能理解他们的苦衷呢?他们和同学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他们却背负着沉重的压力,随时随地都可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原因和生活琐事的疏忽招来指责。“高价生”们这样说:在学校,教师找你谈话首先会说,你是交费生,怎么不努力学习?在同学们中间,“高价生”和“达线生”界线分明;在家里,父母常常会说,你可要好好学习,要对得起父母的血汗钱。我们似乎时时刻刻生活在重压之下。

  家长期望使“高价生”不得不拼

  想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家长对教育孩子的重视程度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家长全然不考虑自己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把省吃俭用的钱全部拿出来“抵押”给教育,客观上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位父母双双下岗的“高价生”含泪说:“我因几分之差未能考上重点校,父母为了能让我这个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倾其所有,我是在家里背负高额外债的阴影下加倍付出的!”

  是的,许多来自不同家庭的“高价生”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压力,那就是父母过高的期望和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

  许多教育专家坚决反对“择校”会促进学校之间的竞争和吸引家长把钱拿出来支持教育等说法,大家普遍认为这与硬从家长腰包里掏出来没什么两样,“择校”高收费严重地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办教育尤其是政府办的公立学校不能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也不能老盯在家长的腰包上,更不能用“愿打愿挨”的论调作托词。更进一步地讲,“择校生”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要听任“择校生”现象发展下去,就只能是有钱、有权人的孩子受优质教育,而无钱、无权家庭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