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利益和冷漠“放纵”伸向学生们的手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4-10

     新华社石家庄4月9日电(记者张洪河 乔云华)中小学收费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可为什么总有“手”变着法从孩子们身上“刮油水”?许多人一针见血地指出,部门利益和部分干部对孩子们感情的冷漠是造成这一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在河北省一些地方,不少老师和校长抱怨,一提起“乱收费”,板子就拍在老师和学校身上,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他们背着“乱收费”的“黑锅”,好处都让上面的教育主管部门得去了。记者在河北省石家庄、邢台、沧州、衡水等地了解到,现在中小学教育收费大部分实行“收支两条线”,学校里每收一项费都要上缴教育主管部门,每花一分钱要经过上面审批,学校和老师基本没有了“自主权”。由于学生的学杂费大都是一次交清,所以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便把“主意”打在了学生学习用品上,小到教辅书、学具、作业本,大到服装、电脑均以“规范管理工作”、“减轻学生负担”等“有关规定”,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发放”。记者以小学三年级的学具为例算了笔账,每学期要订数学、自然、美术3种学具,定价共计9元,一学年两个学期就得18元左右。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学具生产厂家要按照定价的25%,以“劳务中介费”等形式,返还教育主管部门。按照河北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小学一到六年级允许配备学具,全省每年约有700万在校小学生,如果都要“统一发放”的话,“劳务中介费”将是一笔令人咋舌的数字,而这笔来自学生身上的钱就落入了教育主管部门或某些人的“手”中。

     除去部门利益之外,部分干部对学生感情上的冷漠也助长了从学生身上“刮油水”的手越伸越长。记者在石家庄市的一个县采访了解到,这个县自去年以来,为“治理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先后召开各种会议3次,发放各种文件数千份,然而当记者向这个县一位主管教育的领导询问“中小学乱收费有哪些表现形式”时,这位领导却表示“目前还不清楚”。问其今年以来,对上述工作亲自到哪些学校做过检查时,这位领导随口点了10多个学校,然而当记者随机向其中5个学校询问虚实时,有4个学校领导予以否认。赵县县委宣传部的一位领导分析说,根本问题在于目前有些干部对学生感情冷漠,缺乏从老百姓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就在近日,新华社播发《捡破烂苦挣书本费“讲”诚信巧榨学童钱》一稿,披露石家庄市赵县、栾城一些小学乱收费问题,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后,记者到石家庄市教育局进行追踪采访时,还被告知“我们刚搞完机构改革,还不知哪位领导分管这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