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网络学校在北京出现并迅速发展,两年来北京已有两万余名中学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网校学习。网校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分享到了在课堂里不能获取的教学资源。网校成为一个吸引学生和家长的新的受教育载体。北京的中学生上网校既想有效提升学习成绩又想沐浴素质教育的“阳光”。网校的走向将会是个什么样子?网校的建构只能在“素质教育”和应试的压力这鱼和熊掌之间选择吗?
近日,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北京市中学生中展开了一个题为《北京市中学生对远程教育的使用和期望》的调查。调查中有一组相互矛盾的数据引起了教育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项针对应试教育的项目,调查结果表明有近90%的北京中学生更喜欢“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其中近四成的中学生对目前学校里的课堂教学总体评价为“一般”,还有近两成的学生对课堂教学“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有四分之三(76.8%)的北京中学生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对学习方式进行一次革命的时候了。这些参加调查的中学生还为自己在“课堂”之外急需提高的项目列了份长长的清单:语言表达能力(45%)、心理调控能力(33%)、记忆力(32%)、动手能力(32%)以及人际交往能力(31%),应试能力成了最后一项。
然而,在针对学生上网校的意愿调查中,应试的压力明显影响着最终结果:网校内容在课程辅导性上每增加一个标准分,学生上网校的意愿就会增加7.5%;网校内容的在拓展知识性方面每增加一个标准分,学生上网校的意愿反而下降0.5%。
在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这次调查问卷中,共列举出六种课外辅导形式,包括家庭教师、教育软件等。网校在“培养创造力”、“开阔眼界”和“提高学习兴趣”三个方面优于其他辅导方式,在这三个方面分别被排在第二、第一和第一的位置上;其次,网校还在“最受欢迎”、“最方便”“最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和技巧”以及“最能够发挥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