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不择手段 透视学校的“揽生”现象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8-24

     一个初中毕业生竟然能收到三四十封录取通知书,这一点都不奇怪。原来一些学校为了抢生源,通过多种渠道,滥发滥送录取通知书,由此还引来了很多啼笑皆非的荒唐事。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希远村村民梁秀英已经 70多岁了,长期在家务农,从小就没上过学,斗大的字都不认识一个。7月18日,梁老太却收到一封来自广东高州市某科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上注明:梁秀英同学,经研究决定录取你为我校家电维修专业的2001级新生,报名时间为9月10日至12日。另一张报名须知上注明入学的学费、住宿费共计4500元,一次性交清。梁老太一头雾水,后来从一个在省城里工作的亲戚那里得知,原来是一些不正规的院校为了招揽学生惹出的笑话,很可能是学校工作人员笔误,写错了名字。

     与梁老太的啼笑皆非相比,广西邕宁县的李姓夫妇可就笑不出来了。他们的儿子李某1999年在蒲庙某中学读初中,当年12月因病去世,算来今年应该初中毕业了。今年 8月初以来,李家竟然先后收到广东机械工业学校、广东高州职业学校、广州岭南职校等20多个学校录取李某为中专、大专学员的通知书。看着通知书,李姓夫妇不由得想起了伤心的往事,就如同在伤口上洒了盐一般。

     据了解,一个初中毕业生,能收到三四十封录取通知书,目前来讲这是很平常的事情。现在的择业现状是“双向选择”,已经走出了包分配的老圈子,这不仅给学生,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更多的把目光放到了名牌学校,热门专业上去,以求将来有个好“婆家”。一些非正规的和名不见经传的院校自然是倍受冷落、门可罗雀了,学校要生存只能出此下策。

     记者发现,这些学校的招生手段有四个特点:一是把目光主要对准农村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二是采取大撒网的方式,录取不管中考分数、不管地域、更不管是男是女了;三是获取学生信息的方式通常是学生的入学登记表;四是在录取通知书中必然会注明,要求学生入学时一次性交清高额的学杂费用。另外,在城市这种招生也是存在的,只是招生的方式不同,学校通常会雇用一些专职的招生人员,采取提成的方式,招揽的人越多工资就越高。

     然而,这些学校究竟有没有市场呢?可以肯定的回答:有。近年来,农村的经济发展很快,农民家里有了钱,以前农民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下一代们不要再受自己受过的苦,早日跨出农门。由于教育水平有限,还有招生名额的限制,很多农民的孩子失去了进一步到正规大中专院校深造的机会,苦于求学无门。然而正在等待机会的一些非正规院校,抓住了农民的这种心理,吹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夸大自己学校的乐观就业形势,为自己“招揽生意”。

     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门的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大中专院校的“揽客”现象说明,市场经济下的教育机制还有待改进;“揽客”的学校大多是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各位家长和学生也应该注意,有些根本不存在的院校混在其中,专门骗取钱财,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