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孩子出问题 家长有问题 我们今天怎样做家长?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8-29

     千龙时评专栏今年4月16日曾经刊出我的《青少年的事及其之外……》,议及中小学生;6月6日刊出《大学生,你好!》,议及大学生;本文议及的,是相对于青少年的大人们。

     7月20日《保健时报》刊文呼吁《健全人格,从小培养》;7月21日《健康报》刊文《不妨办个“生活技能”夏令营》;作为以广大市民为服务对象的河北《燕赵都市报》,在儿童少年教育方面做了不少扎实的工作,仅今年以来,就有:2月,关于辍学女孩王小平及其著作《本领恐慌》挑战传统教育问题的讨论;3月关于“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报道和讨论;4月关于“新世纪怎样做好妈妈”的全国“奥妙新妈妈”评选河北赛区活动的报道;5、6月间关于“赏识教育”的集中报道,还组织了有关专家的大型专题报告会;7月又参与组织和报道了“走进孩子心灵”的特殊训练营……

     我注意到了以上这些活动,并且到“走进孩子心灵”训练营里去直接感受了一天。所得到的间接的和直接的信息令我十分震惊。我想到了这么几个问题——

     一、儿童少年的事关乎千家万户,而目前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而且更大的危险在于许许多多的成年人,特别是家长“不自知”,喻之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也并不为过。

     二、多少家长——儿童少年的年轻的父母和更长一辈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为了孩子可谓挖空心思,然而收效甚微,不少人对此束手无策,痛苦不堪。

     三、儿童少年的教育,根本在人格塑造,而时下许多家长恰恰忘了这个“重中之重”,而把具体的学习,功课成绩,甚至钢琴、外语视为头等大事,可谓本末倒置。

     四、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严重(包括一些学校、教师也歪风不小),客观地污染了儿童少年的心理环境,这种负面影响力的相对的强和正面教育、感召力的相对的弱同时存在,无形地加大了儿童少年教育的工作量。

     五、作为具体的小的家庭环境,有些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因了工作,或因了做生意等等“忙”而无暇顾及孩子教育,更为本质和危险的还在于有些父母自身那种浮躁的心态,极端功利的思想行为,麻将扑克、吃喝玩乐等等消极的生活方式乃至跑官要官、勾心斗角等等不正常的社会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在自己家中会有反映,这就对孩子心灵的潜移默化起到了坏影响。

     作为典型个例,我在“走进孩子心灵”训练营中了解到:一个来自北京某部级领导的小孙子,11岁,什么也不会干,什么也不愿干,什么也不懂,被人称“肉虫”,长大后除了成为社会的寄生虫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可能。这种孩子的状态,令一切有责任感的人感到忧心忡忡!

     有一对夫妇是这样对待10岁女儿教育的:妻子逼迫她学练钢琴几乎使她发疯,而丈夫对妻子的不满和反对又常常在女儿的面前就爆发,夫妇俩甚至当着我们几个记者的面就虎视眈眈地吵了起来,他们已经为此而提出离婚;而他们的女儿呢,一想到要离开训练营回到家中就极为恐惧,啼哭不止……

     具体的个例太多太多,总的来讲是令人不乐观。我发现训练营结束时来接孩子的小汽车就是许多辆,锦衣玉食——相当多的孩子从小就这过于舒适,根本不必自己努力奋斗,不必吃一点苦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如同那些根本不经过风雨考验的树苗花木,它们的未来到底能怎么样呢?世界不可能围着某一个人转,这是铁的事实,而实际的某些家庭环境却使得小孩子产生“世界要围着我转”这样一种完全虚幻的错误的认识,请问他们将来何以应对实际的世界?

     如今,“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法是一定行不通了;然而,一味的迁就、放任难道可以吗?没有一技之长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固然难以立命,然而,说到“一技”就是钢琴和外语,难道不是很片面吗?一个人没有具体本事,可以学习;然而,倘若没有了人格,那就岂不是绝对地什么也没有吗?

     孩子的问题,本质地说是家长的问题;要教育好孩子,家长首先要受教育——不仅是具体的内容、方法,更在于确立高尚的人格意识。《红灯记》中唱道:“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儿童少年的精神种子,其播撒人无疑首先是家长,这是天下家长时时不可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