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三分之二家长不合格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8-30

  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可谓不乏其人: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大,付出的代价也很大,但得到的却往往是失望。于是他们经常抱怨自己的嘴皮子都磨破了可孩子就是没出息。那么问题真的都是出在孩子身上吗?中国科学院心理诊所自1996年以来对近千例学生调查结果表明:问题不是都出在孩子身上,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有很大关系。

  心理所的王教授告诉记者,从调查结果看,目前父母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过分保护型,也就是说本应由孩子去做的父母都给包办代替了,这是一种溺爱的表现。有这种倾向的家长的比例占至总数的30%左右,其中父亲的比例是33.9%,要高于做母亲的比例。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学生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依赖性太大;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心理脆弱;缺乏创新意识……总之其结果是束缚孩子的个性。

  二是过分干涉型,其表现是喜欢画框框、定调调,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这种家长也占至总数的30%左右。王教授说,这种教养方式的弊端是造成孩子没有主见,遇到事情犹豫不决,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其心理问题多反映为心情抑郁和焦躁。

  三是严厉惩罚型,占总数的7%—10%,其中父亲的比例高于母亲。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多为打骂、讽刺和挖苦。这种教养方式也造成孩子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一种是退缩、胆怯、自悲和心理失调;另一种是暴躁、敌对、说谎和蛮横不讲理。

  第四种也就是一种好的教养方式名为温暖理解型,其特点一是讲究晓之以理,以事实为依据,有一说一,使孩子相信真理,从心理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动之以情,以真情激发感情的浪花,引起孩子的共鸣,从而使之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三是父母能与子女在人格上平等,注意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们申辩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孩子从小养成追求真理的精神。另外,这种教养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多善于思考、有主见、富有想像力,与他人交往中也能平心静气地听取他人意见,并从中吸取有益成分。这种教养方式也占总数的30%左右。

  因此,家长应多反省一下自己教养子女的方式上还存在哪些问题。

  文/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