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年前,江涛一家三口连带户口迁入了贵阳市云岩区市北路42号1单元1号,按就读片 区,属于附近的贵阳市实验小学。而实验小学被认为是该市教学质量最好的小学。
转眼,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今年7月,江涛找到实验小学,被告知,其所住楼房系“新建楼”,小孩是否可以进实小,需要由云岩区教育局协调。于是,他又找到教育局,得到的协调结果是:别说实小,就是邻近的实验四小(约距江住所七八百米)也进不了,只能进更远的云岩小学;如果非要进实小,需交纳7000元教育成本补偿费。
为了孩子的学校教育能有一个尽可能好的起步,江涛最终选择了后者。可是,就在此后不久,他意外得知了令他不愉快的“对比”。
实验小学副校长孙忆霞、宣志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新建楼”作出了解释———由于声誉好,贵阳市每年想尽各种办法力图让孩子进入实小的人实在太多,今年实小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2300多人的容量极限,甚至连体育活动室都用作了教室,可谓不堪重负。因此,出于限制生源的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将1995年以来新建的楼房单列出来,划在了就读片区之外。
她们强调,类似于江涛孩子这样的收费问题完全是由“上面”统一协调的,教育局打了招呼,具体情况学校不清楚。
在贵阳市物价局负责教育收费价格业务的业务三处,一位工作人员称,物价部门专门下发有“收费许可证”,对相关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都有明确规定,凡是超出此范围的收费都是不允许的,必须清退。
记者没能见到云岩区教育局涉及江涛7000元“教育成本补偿费”的“收费许可证”。
该局督导室督导王家明告诉记者,贵州省原定3年改变“择校风”,但由于存在现实的社会需求,看来有一定困难。尤其是作为省重点小学,近年选择实验小学的人越来越多,班级越来越多,由最早一个年级4个班上升到去年的8个班和今年的10个班。前一段,经市里开会研究,决定对片区以外的择校生收取6000元的“教育成本补偿费”,具体执行中适当提高,其中由学校收取的部分最高达9000元,出发点就是想刹一下“择校风”,至少比“权力择校”要公正一点。这样做,与“新建楼”的规定一样,都没有正式文件,严格意义上是不合法的,可也是迫不得已,否则实小就无法维持下去。
王透露,贵阳市物价局制订的“教育成本补偿费”收取的正式文件依据是:跨县、市读书,父母户口都不在当地,收取1000元,父母一方户口在当地收取600元。
他表示,自己不了解情况,不好发言,但可以大胆推测,既然“权力择校”在现阶段难以完全避免,收费的因人而异现象就有可能存在,甚至有的不收费都有可能。“说穿了,每年都要接到各种各样的条子,下面压力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