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伴随着新世纪的步伐,我国基础教育推出一项项改革,谱写了一篇篇华章,奏响了新世纪教育的进行曲。2001年,被称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年。
(一)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如期完成了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如果说“两基”的实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及时召开,则对中国基础教育在新世纪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2001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前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在深刻阐述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描绘了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蓝图,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和任务。《决定》坚持科教兴国必须首先落实到义务教育上来的思想,把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任务,着重提出了解决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突出问题的治本之策。
体制和投入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决定》提出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这一决策强化了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决定》明确提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县级政府,并由县级政府统一负责教师的管理和工资发放,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必须承担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责任。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推进,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成为迫在眉睫的一大问题。中央“一保、二控、三检查”的提出,在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央的直接关怀下,中央财政决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会议还提出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若干措施:教师工资由县级政府统一发放,对确有困难的县,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和增加转移支付的办法解决;县级政府必须把农村学校建设及危房改造列入统一规划,等等。
(二)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各地党委、政府积极作出反应,目前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各地相继出台了贯彻会议精神和《决定》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开始起步。截至10月底,安徽、广东所有县、市、区已全部做到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上收到县。与此同时,实施素质教育取得重要进展。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于今年秋季开始试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已经发布,高中新课程的研制和实验工作全面启动。基础教育投入有较大增加,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后,中央财政投入50个亿用于专项补助中西部困难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并决定两年内中央专项投入30亿元,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全面实施,师德建设得到加强,并制定了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级教师编制标准。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也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呈现在新世纪初年。8月,以教育部名义组织有关专家和一线实践者编写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正式出版,而紧随其后教育部组织的“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大型报告会在全国各地的巡回演讲,更是将这场声势浩大的更新教育观念活动推向高潮。
(三)
就在中国基础教育在新世纪积蓄力量向更高起点进发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8月如期在北京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九个人口大国的教育部长齐聚北京,共商加速人口大国全民教育发展大计。
这次会议是我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法席位以来,首次在教育领域与之合作承办的部长级会议。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的那样,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两基”,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创举,中国在全民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显著,特别是中国政府在推进本国全民教育中所表现出的强烈政治意志和决心,值得其他人口大国学习与借鉴。九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在北京的成功召开和会议最后通过的《北京宣言》,表达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九个人口大国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意愿和庄严承诺,加强了中国和与会国之间的合作,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全民教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形象、信誉和影响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