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2-09

    我在《求实篇》专栏发表的两篇论“差师”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鸣。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周健给我来信说,“再论‘差师’,理已说够。接下来的问题是,既是‘差师’,怎么不走?‘差生’可以留、可以教,‘差师’则不能留,误人子弟!……缺了些什么呢?职业素养,其中主要就包括人文素质低。你看,现在初高中文科一类作副科教,我想发展下去,人缺失的是人文教养,这方面知识先天不足以后就会出问题……”周健实际上已经提出一个新问题,就是“差师”产生的原因,他也作了一些分析。我却由此想到与此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即“差师”的生存环境。

    认真分析起来,“差师”生存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对于“差师”自身的影响至关重要。比如,一个老师对学生缺乏起码的尊重,视成绩一时掉队的学生为“差生”,乃至于打骂学生,照一般人看,这个老师肯定不合格,肯定可以看作是一个“差师”。但是,倘若这个学校的领导从追求升学率出发,从追求自己学校的种种荣誉出发,也许会认为这个老师“管理水平高”,“善于管教学生”,认定他的这些方法属于“严格管理”范畴,从而认定他是一位“良师”。要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一个老师要想不变成“差师”,恐怕也很难。价值取向不同,评价标准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竟然如此针锋相对,倒也出人意外。新华社1月22日南昌专电报道的赣州市水南中学一位“良师”,竟然用手铐把学生铐在自己办公室窗户的铁栏杆上,逼学生按照他的要求承认“错误”。一个学校竟然会发生这样令人吃惊的事情,就已经让人匪夷所思。而当事者竟然是这所学校的政教处副主任,竟然是这所学校所谓的“良师”,这才更加发人深省。这样的“良师”,怎能不令人毛骨悚然?

    从某种角度看,这样的生存环境正是“差师”泛滥的决定性因素。你认为差,有什么用?几句闲话,一纸空文。他认为好,他就可以给他职称,给他住房,给他工资和奖金,乃至于给他种种荣誉,直到提拔他升官。一个教师在这种生存环境里如果能够洁身自好,不受污染,那就很可能混不下去,成为校长乃至许多人眼里的“差师”。职称轮不到他,住房轮不到他,什么好处也轮不到他,要能够自甘清苦,从容不迫地面对这一切,谈何容易!相反的是,顺应这样的生存环境完成“规定动作”,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把学习成绩一时掉队的学生赶出教室,和所有的人一起歧视他们,省心省力,何难之有?对一时不大听话的学生冷嘲热讽,乃至于拳脚相加,随心所欲,更是何难之有?便是不肯发明创造,不去像广州黄埔区国光私立小学那个老师一样,体罚学生用刀子割手指;不去像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矿第三小学那个老师一样,体罚学生“用刀把脸皮刮得薄一点”,也不去像赣州市水南中学那位“良师”一样,竟然用手铐“治”学生,那也不要紧,只要你跟这种“大气候”保持一致就行了。从众心理谁没有?随大流谁不会?就是你的教学水平再差,只要学生一看见你的影子就害怕,你也会给自己挣来一顶“严师”的帽子呀。长此以往,令人目瞪口呆的种种校园怪事发生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也就真的变得让人见怪不怪了。

    “差师”的生存环境是产生“差师”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决定人。俗话说“三勤夹一懒,要懒不得懒;三懒夹一勤,要勤不得勤”,就是这个意思。“差师”被当成“良师”,是教师生存环境的严重退化。问题在于这种退化究竟要达到什么程度才会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才能得到认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