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听话”教育要商榷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3-29

  “小宝宝,乖,听爸爸(妈妈、奶奶、姥姥)的话……”,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是听着这样的话长大的。长大了的这些朋友,现在又同样不厌其烦地对孩子重复着这样的话。——这是一种“家长情结”?

  可是,孩子天性活泼,向往自由,谁愿意从小一天到晚就被人安排来安排去呢?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想法,尽管有些幼稚;孩子也有自己的做法,尽管未必成熟。于是,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想出各种办法来约束孩子、同化孩子,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思路学习、生活。备受社会推崇的教育方式是循循善诱,有的父母还引进激励机制,那便是时不时地给孩子发“听话奖”。孩子什么事情顺从了家长意愿或是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譬如:考试取得好成绩、操行评定受到好评或是校内外比赛拿了奖,家长就会即兴“颁奖”,以资鼓励。这种“听话奖”,大抵就是吃的、穿的、花的。有人在城市做过调查,孩子听话,70%的家长奖吃穿,20%的家长奖课外书籍,10%的学生会得到学习用品。结果呢?一些孩子花钱无度,吃穿消费要好的、比名牌。

  奖吃奖穿的副作用无需多说。孩子听话不奖,当然更省事。事实上,一些家长便习惯对不听话的孩子动用家法,动辄破口大骂、拳脚相加……无论是给奖还是施罚,这些家长都是为了让孩子顺从他们的意图。可是,从小就给孩子定个“框”或是“筐”,让他们往里面钻,从小就让他们背标准答案,引导他们看长者脸色,听长者吩咐,孩子长大后恐怕只能唯上、唯书,只会墨守成规、唯唯诺诺,缺少求是意识、创新能力,因为“你听我说”的教育模式可能使他们的脑袋早已长到别人的肩膀上去了,只剩下灵敏的耳朵、眼睛,用于察言、观色。这话听上去有些危言耸听,但请注意,现在不光是家长给“听话奖”,学校里的老师、单位或部门的领导也爱给学生及下属颁“听话奖”。那些乖巧的,特别是那种见风使舵的角色总是很得赏识、很受重用。

  在这种“顺我者奖,逆我者罚”的大气候下,童言无忌、童心灿烂的孩子自然不能承受之重。南京市鼓楼区教委曾对该区329名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做过一项题为“我害怕……”的调查,结果发现,现在孩子最害怕的依次是考试、父母、坏人和老鼠。害怕考试,是因为试卷都有标准答案,容不得他们自由发挥;害怕父母则是因为考分低了,家里会给“皮带炒肉丝”,会出现“男女混合双打”。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大民族,古代中国人曾以“四大发明”等众多科技创造闻名于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可是在时代车轮飞速前进的今天,我们有多少新科技、新发明跻身世界前列呢?而这与我们现在流行的“听话教育”是不是有着某种必然联系呢?报上有消息说,上海市黄浦区东格致中学大胆革新教学方法,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上课可以不举手随时“插嘴”,老师鼓励学生把即时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出声“喊”出来,一些老师还对学生由课题引发“开无轨电车”的思考予以保护,对学生思考、提问“不限定”。老师则常常按学生“点菜”的内容上课。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学校应当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如今,学校已首开创新教育先河,家庭对孩子来说是“第一学校”,岂可等闲视之?!而社会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大舞台,它提倡什么、鼓励什么,那可是最大的导向,所以,我们推行改革,首先应当让那些盲目的或是蓄意的“听话者”早点儿“下岗”,不让他们混饭吃,更不用说发他们什么“听话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