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高校招生咨询会:都是家长少见学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4-22

  本报南宁4月21日电

  “今天的高校招生咨询会就是一场无卷的考试,这个大操场就是没有监考的考场,考的是学生的独立能力、心理承受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可惜,这次不用笔作答的考试,大部分考生都缺考。”桂林工学院资源环境系的华老师如是说。

  4月20 21日两天的“百所高校高招咨询会”在广西大学大操场举行,场面很火爆,头一天的咨询人数就已过万,第二天的人流也丝毫不减。

  然而,本该由学生唱主角的咨询现场,前来咨询的却大都是家长,于是出现了“花白头发多过黑头发、咨询会变成家长会”的场景。

  今天上午11时零7分,广西师范大学的咨询桌前挤了一堆人,记者数了数,共有17人,其中14个大人、3个学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展位也都是被家长们围了个严实,黑压压的人群中,穿校服的学生难得一见。

  为什么学生不自己来?两位柳州来的家长说,尽管是周末,但孩子正在争分夺秒地补课,来不了。而且大多数学生也不知道这次咨询会,他们自打进了高三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一位46岁的母亲手里抱了6大捆材料,她告诉记者,儿子是复读生,怎么劝也劝不来,说怕自己受不了。她自己下岗多年了,文化不高,总也搞不明白“3+X”的“ X”是什么东西,什么叫“二次高考”,反正当家长的尽个心意,见到免费的资料就要,要钱的就买。把这些资料收齐了,回去给儿子,填志愿就跟填彩票号码一样,多少有点赌的意思。

  一位南宁的母亲说,她是家里派出的全权代表,全家都不同意孩子来,说非常时期,孩子一分钟也耽误不起,反正咨询会主要就是拿些资料,回去了再开家庭会议。

  当然,现场也有学生与招生老师面对面交谈的,但招生老师普遍认为,学生心理成熟度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都不尽人意。

  桂林工学院的华老师说,大多数学生问问题不大胆,很多人觉得招生的是老师,自己是学生,学生向老师提问不太好意思,所以非要等人少时,才上前去问,有的没说两句就走了,有的红着脸问了很久也不能切中要害。这些“粗线条”的问题跟家长们一问到底,甚至没完没了的“提问”差距太大。这说明学生在心理上、考虑问题的周全上、与陌生人的沟通上,或多或少有点问题。

  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张艳春对“咨询会变家长会”的场景一点儿也不陌生。他告诉记者,他每年参加大大小小这样的招生咨询会几十场,几乎场场如此。不过,张老师说,他还是更希望学生亲自来参加这样的咨询会,因为一个高中生面对面地跟招生老师交谈获取的信息,与从家长那里得到的、过滤过的信息是不同的。

  广西大学的20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一位法学系2000级的志愿者说,他上大学前从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咨询会,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觉得考高分才是自己的事,闷着脑袋死读书就够了,填志愿、找关系、搞后勤都是家长的事。现在上了大学,这次活动中自己也当上“招生老师”,才知道这对高中生是怎样的一次锻炼。

  他说:“我很后悔,但遗憾的是,如今更多的高中生像过去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