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面对新发展 语文教师不该“荡秋千”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4-25

      一些中青年语文教师对网络教育的生疏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丢弃,是他们现在对手下的语文教学产生困惑的“两难”问题,这是日前在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学习》编辑部举行的语文教学改革与自身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强调指出的。   

      中青年语文教师目前承揽了学校语文的主要教学工作,是生力军。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感叹社会发展很快,学生变化很多,知识传授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在谈起不少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时,他们认为,这同教师的底蕴程度有关。进才中学教师宁冠群有一次在讲到《最美的坟墓》一课时,一些同学提出这是因为此坟墓罩上了名人的光环,凡人的坟墓会美吗?于是围绕“什么是美”展开了争论。由于宁老师读过朱光潜等美学家的论著,对美有具体的感受,所以能与学生热烈地进行对话。课后,学生还掀起了一场到图书馆借阅美学书籍的热潮。宁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教师身上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能源”。   

      与会者对教师在文化、信息技术上的“能源危机”发表了深刻的见解。对网络教育一知半解,甚至不敢触网,不会打电脑和上网,语文教师的优势在逐渐减退。某区组织一个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30多人仅有3人报学信息技术。而更多的语文教师在社会的责怪声中,片面地否定传统教学方法,以至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老办法丢掉了,新办法又没有学会,教学也必然会出现“荡秋千”现象。   

      对此,建平中学程红兵、光明中学李新和华东师大二附中郑桂华等认为,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必须做“学习型教师”。要博览群书,看自己不懂的,学自己不会的,做自己没做过的,还要研究考试。特级教师陈钟梁说,教师要在反思中成长。教师素质不高,学生负担是减不下来的。在会上,一群热爱语文教育的教师提议成立上海市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研讨沙龙,以便经常把靶心对准自身,变“两难”为“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