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家庭暴力:摧残孩子的“凶手”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5-09

     4月21日、27日,本报两次对家庭暴力现象作了大篇幅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众多读者来电来访表示,家庭暴力不仅是丈夫对妻子施暴和夫妻间的暴力,还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暴力,这两种情形在许多家庭往往并存,形成“暴力循环”和“暴力链”。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中,作为未成年人的孩子,是最弱势的群体。面对父母的拳脚,他们无法重新选择,无法逃避,身心被摧残,梦想破灭,甚至失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市青少年维权中心、工读学校等地采访,挖掘了一些发人深省的案例。  17岁的杀人犯   小李,22岁,未满18岁犯杀人罪,被判死缓。后来改判无期徒刑。  “小李走到今天这一步,他父亲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曾经教过小李的一名老师说。

     李父是某机关基层干部,性格极其暴躁。小李父母关系不好,扯皮吵嘴是家常便饭。父亲动辄殴打母亲。他打妻子上瘾后,也对儿子拳脚相加。有一次,小李没按时交作业,父亲知道后,把他吊起来打。因为怕小李到外面学坏,父亲竟用手铐把儿子铐在板凳上,用皮鞭和木棍“伺候”。

     从小时候起,父亲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就在年幼的小李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同学,读初一时,他就因打骂同学被学校记过处分。

     看着父亲对母亲和自己施虐,小李越来越觉得家庭没有温暖,呆在家中毫无安全感。他开始逃课,在外面流浪,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了一起。打架、闹事、偷东西成了家常便饭。

     14岁那年,小李行窃时失手被抓,被派出所送进工读学校———砺志中学。16岁时小李毕业,半年后参加工作。

     一天,小李去看电影,因被一骑自行车的压了脚,双方互相抖狠,小李竟用水果刀捅死对方。当时他还未满18岁。如今小李正在铁窗下度过他漫漫人生。

     砺志中学一位老师惋惜地说,由于长期受家庭暴力环境的“熏陶”,小李遗传了父亲的臭脾气,一句话不中听就动粗,同学们都怕他。由于经常受到暴力侵害,他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强,敏感、多疑、易暴易怒、心胸狭隘、缺乏同情心。   17岁的强奸嫌犯

      李亮(化名),17岁,涉嫌轮奸的犯罪嫌疑人,目前被司法机关羁押。

     2月22日下午,市青少年维权中心热线16899155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我儿子今年才17岁,他犯了法,能缓刑吗?”

     “是什么罪?”

     “强奸,他强奸了一个16岁的女孩子。但是还有两个人,不只他一个。”

     “你儿子参与轮奸,情节很严重,恐怕不能缓刑。”接线员遗憾地回答。

     “都是我的错!”苍老的父亲发出哀号。

     经做工作,李亮父亲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我们离婚时,他判给了我。当时亮亮流着眼泪,望着他妈妈远去。后来,我又找了个老伴。个性倔强的亮亮不承认后妈,常在人前刁难她,为此我没少打他。有一次他称后妈是外人,不让她进门,我火了,拿扫帚一路追打,还把他吊在门梁上用皮带抽。

     从11岁起,亮亮就开始结交社会上的“朋友”。15岁时,亮亮认了个“干姐姐”,在她的教唆下,他偷尝了禁果。他还交了一个15岁的女朋友,为图享乐,他想方设法弄钱。他陆续结交了一些“干哥哥”,学他们的样子去“擂肥”。

     上初三时,亮亮终于辍学,整天和“朋友”泡在一起,没钱就去校园周边抢劫。

     2001年2月,亮亮曾被警方抓获,由于当时未成年,只拘留10天就把他放了。出了看守所后,他又重操旧业。

     2001年底,亮亮和女友闹翻了,女友跑了。从此亮亮很烦躁,四处找她。

     我有酗酒的毛病,醉了耍酒疯。今年2月初,我那天喝多了酒,回家和他后妈打架,甩出一个水瓶正好砸到亮亮头上———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儿子,后来他就出事了。

     在一辆小中巴车上,亮亮和两个朋友看到一个女孩长得像他的前任女友,于是以请吃夜宵为借口,强行将女孩骗到一饭馆内把她灌醉,然后将她轮奸。  9岁的精神病患者  小琪(化名),9岁,遭父母毒打患上心理障碍。  今年2月的一天,湖北医学院门口,一老人拿着病历泪流满面:“医生说我的乖孙子小琪,因长期遭父母暴打,已经患上了心理疾病!”

     8年前,小琪父母闹离婚,但为争夺孩子抚养权,他们一直没离成。

     父亲脾气暴躁,母亲精神偏执,一碰到不顺心的事,就相互谩骂,接着就归咎于可怜的孩子,把无明火发在小琪身上。小琪对他们稍有顶嘴就遭毒打,而且专打头。

     3年前的一天,邻居突然听到一阵摔东西的声音,从门缝往里一瞧———小琪被爸爸打得满脸鲜血,在地上直哆嗦。邻居破门阻拦,却被他爸爸强行推出门外。后来,小琪常被打得鼻青脸肿。父亲边打边说,“我打孩子谁都管不着!”

     2000年2月16日,小琪因肺炎住进儿童医院。父亲与医务人员发生口角,竟把小琪从病床上抓起来拳打脚踢。同病房病人家属赶紧阻拦,,父亲却更加愤怒,将小琪拎到楼梯口,继续毒打———可怜的小琪当时高烧40多度!

     孩子妈妈也经常对孩子动手,不时用针和梳子,刺小琪的脸,打小琪的头。一次,她竟将孩子反绑在屋内暗楼上,用鞋板扇孩子的嘴,打得小琪满口是血,连牙齿都打碎了。母亲竟称:“看着孩子被他爸爸打得不还手,我气得也把他往死里打!反正他爸不心疼,我也就不心疼!”

     小琪脾气越来越倔,越打他,他越是犟。作业完不成,经常打别的同学。当老师问他为什么打人时,他居然称“手痒”。平时,只要别人问他:“你爸爸还打你吗?”他听后就是暴跳如雷,向问他的人连吐口水,大声怒吼:“没有!”

     有一次,小琪偷偷地对疼爱他的外婆说:“外婆,我不想在那个家生活了,我想出走,我想死……”外婆害怕小琪的头脑有问题,第二天带小琪到医院治疗。没想到结果令外婆伤心。

     “医生说我的孙子,因长期遭父母暴打,已经患上了心理疾病———报复、自虐心理很重。”老外婆坐在医院大门口,老泪纵横。  9岁的离家出走者  小喻(化名),13岁,离家出走近4年,至今无音讯。  离家出走前,小喻用刀将奶奶家猫咪的眼睛剜掉,说:“爸爸拿刀打妈妈,我就拿刀剜你们!”

     小喻以前在余家头小学读书,聪明,活泼。曾经教过的老师说,小喻一直很乖,他离家出走太突然了。

     小喻的舅舅说,小喻父母一直感情不好,闹离婚已经几年了。知道妻子很爱儿子,父亲便经常用小喻来威胁她:“你要敢离婚,我就打死你儿子!”为此,小喻成了父亲的出气筒,心情不好时父亲就一顿拳脚。

     一次,小喻数学考试未满90分。回家后,父亲二话没说就将小喻吊起来打了一顿。第二天上学,老师看见他脸上、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就问怎么回事。小喻支支吾吾地说父亲打的。老师找他父亲谈话,没想到第二天小喻的伤更重了。在老师的追问下,小喻紧张地说,父亲打他还不让在外面说,对母亲动辄也拳打脚踢。

     小喻也成了个校园暴力实施者。他不愿学习,不愿回家,上课经常玩刀,并称要用刀报复别人。

     一次,体育课上一个同学在无意中踢到他,并当即道歉,可小喻仍恶狠狠地回了一脚。下课后,小喻竟从书包里掏出刀子,顶在同学的腰上,一定要同学跪下学狗叫。同学不从,他猛地举刀砍向同学手臂,幸好同学躲得快,仅划伤了手臂。小喻还狂妄地对在场的同学说:“你们谁欺负我,我就砍死他!”说着一刀砍坏书桌。

     孩子怎样一步步走向犯罪

     长期从事违法犯罪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砺志中学李汉发校长介绍,该校学生家庭,其中90%的家庭教育方式严重不当,有一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孩子们耳濡目染父(母)亲的暴力行为,久而久之,性格变得孤僻、暴虐、乖张。

     据统计,造成青少年犯罪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一个最为直接、主要的原因。  市青少年维权中心专家层层递进地分析了家庭暴力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危害:

     价值定位错误———我们处在一个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的时代,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变得混乱。在这种前提下,家长身体力行教导孩子尤为关键。若家长奉行的是弱肉强食,孩子也会效仿,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的基本判断,以致任性妄为。

     性格问题———暴力青少年往往先有性格问题。因受挫折而施暴力的青少年,大多谨慎、敏感,忍耐力弱,并有明显的“强迫倾向”,在危机状态下为逃避现实而辍学,甚至想自杀。“我这样完全是双亲不好!”为保护自己把责任转嫁给双亲,使自己的思想、犯罪行为合理化。

     暴力倾向———长期耳濡目染暴力行为,父亲施暴、母亲受虐的图景反复出现,是宣传“男尊女卑”的活教材。孩子从小接受这种熏陶极易形成暴力倾向。孩子世界中的暴力倾向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世界的投影。

     违法犯罪———有研究表明,家庭暴力中,孩子受的伤害隐蔽而持久,男孩成年后虐待女性的可能性要比正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大,犯罪率高;女孩则容易性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