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孩子要勇于表达意见 因为他们需要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5-16

  向父母开口是困难的。由于血缘关系,父母与子女间存在天然情感,而这种情感是一柄双刃剑,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都有可能产生。如果父母足够宽容,孩子就能敞开心扉,反之,孩子就会心灵闭锁。

  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封建家长制的影响,父母更容易一下子用某些社会角色的既定模式教育、影响孩子,而忽视孩子个性化、本体的愿望,也就是把成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是我国特有的教育现象,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遗传。相比较而言,西方父母更重视孩子先天的禀赋和个性特质。

  这就导致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有了物质生活的要求肯定找父母解决,父母也较关注孩子衣食住行的需要。可是,父母对孩子的精神需要却极端陌生。孩子有了心里话不敢、也不愿和父母讲,而更多向同学好友倾诉,父母与孩子间共同语言减少,矛盾增多,亲子关系变得疏远。

  如果父母习惯于威严地、居高临下地与孩子说话,孩子会有紧张感,没有勇气开口。如果父母娇惯放纵,即使无理的要求,也不批评教育,孩子会无视父母的存在,有话也不跟父母说。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心理发展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封闭半开放、半成熟半幼稚、半服从半逆反的状态,使得“代沟”愈深。

  “代沟”是年龄、经历、成长背景、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差异的表现,是一种客观存在。有“代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填充“代沟”。而填充代沟需要两代人共同努力。

  孩子要有勇气与父母说话,因为父母需要!父母的角色本身需要得到孩子心理和感情上的承认。如果惟一的孩子有话都不和父母说,父母该是多么悲哀和孤独!作为中学阶段的学生已具有理解父母这种精神需要的能力和情感,只要勇敢地向前走进一步,把父母看作你的好朋友,倾诉你的心里话,他们会感到莫大的快慰。

  父母应善于与孩子交流。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孩子的孤独感可能比以前明显,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帮助。父母应在交流中逐渐缓解孩子的孤独与烦恼,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他最可信任的人。

  首先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选择的机会,根据孩子年龄特征有指导性地提出建议,共同探讨利弊,给孩子健康、宽松的心态,让他选择,助他成长。但父母要消除一个误区:即给孩子空间和机会,孩子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受约束。

  其次,父母要善于学习、观察和思考,主动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生活,缩短你们之间的差距,做填充“代沟”的主动者。此时,“因势利导”是关键,简单说教、硬性管理效果不佳。善于交流的父母都具有极强的“契机”意识。

  第三,善于倾听,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孩子一旦犯了错误,要给他申辩的机会。实际上,孩子的申辩过程也是孩子的认识事物的过程,有时在申辩过程中,孩子会自己教育自己。

  第四,向孩子倾诉心里话,必要时善于求助于孩子。这一点中国父母几乎不会做。其实,“示弱”不见得“自毁形象”,没必要非得在孩子面前充当强者。适当表达自己的一点压力,可增强孩子的信任感、责任感和同情心。

  第五,懂得尊重与放纵的区别。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和应有的权利;尊重孩子的内心需要和年龄特征。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父母都无条件满足,即使是无理的要求,也不批评教育,这是放纵。会使孩子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教授 胡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