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早恋是家庭中最难沟通的问题吗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5-23

  5月17是北京市教委、市妇联、市卫生局、家教会联合推出的“学会沟通、善于尊重”互动式家教培训日,在会上,孩子早恋问题成为家庭教育的难点,老师、家长、专家各执一词,甚至有人因为触动少年往事而失声痛哭起来。

  
老师和家长谁应负责任


  此次互动式家教培训日,多为北京各区县的德育教师,但是培训开始不久,就有人很快回到家长的身份上,而一些没有结婚和孩子还小的人则保持着老师身份。

  主持人提出一个案例:“下班回家,遇到儿子的班主任。老师反映:不少女孩给孩子写信,要和他交朋友。儿子很信任班主任,就把信上交。班主任说,信不能看,希望孩子自己处理好。但是放学后,老师有些不放心,于是找到家长。和老师分手以后,家长心中很不安宁,孩子只有14岁,家长该沉默还是该跟孩子交流呢?”

  在场的男性家长大部分认为应该选择沉默,而女性家长都认为应该和孩子谈。一位男性家长现身说法,引用自己孩子的早恋事例,他说,当时他对孩子早恋问题“冷处理”,孩子不但没有心理负担,而且更愿意和家长交流。而一个女教师则激动地提出反对,她上初中时遭遇很多男生追求,而她个人因为家长严厉不敢跟家长说,老师也没有跟家长反映,只是跟她谈话,认为她思想不纯洁。当时她因为焦虑而得了胸膜炎,甚至对男生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

  一些年轻老师也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如果家长和孩子谈,则会出卖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同时年轻教师认为,家长和孩子因为代沟问题,不可能成为知心朋友,即使交流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

  
男孩女孩应该区别对待吗


  有趣的是,一位来自怀柔的彭女士有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都在青春期,同时都受到情书的干扰。彭女士告诉记者,在她跟儿子进行了一番深谈后,孩子接受了母亲的观点,和写信的女同学断绝了来往,但是母亲又添了一层心思,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儿子以后的婚恋呢?

  而彭女士更担心女儿的问题,自从发现女儿经常给同学写信,她觉得女儿学习跟不上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但是跟女儿交流则不像儿子那么容易,女儿不但不听,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一封信”和“同伴式交往”


  对于中学生和家长的沟通问题,北京育英中学的老师提出“一封信”活动。老师认为在书信里,最大的内涵是感情交流,可以重塑家长形象,家长也可以把自己青春期的经历和见解传授给孩子。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闵乐夫教授则提出,老师在学校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提倡“同伴式交往”,即一个男同学有多个男学生做朋友,同时也有几个女同学朋友。女生也同样,既有同性朋友也有异性朋友。而在朋友中同性应该占多数,异性占少数。同时老师应该向学生提出异性交往要公开、群体,不应该秘密、单独,这样可以在学生中倡导健康、活泼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