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育服务:全球化视野中的教育产业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7-11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人们强调的是它的文化和知识属性;而今天,国际上已经更多地将教育当作“准公共产品”和“产业”,更多地关注教育的经济和产业属性。因此,同样是教育的跨国交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则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20世纪60、7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公益性或文化性占主导;而今天具有了经济活动的属性。例如,旧中国存在许多由外国人举办的教会或私立大学,这些大学以传播知识、文化交流为主要取向,带有明显的“慈善目的”。而世纪之交国外教育机构进驻中国,其目的指向性已发生了变化,经济利益正在成为重要的选择,文化性的教育服务正在成为盈利性的教育服务。因此,经济全球化视野中的教育服务,实质上就是教育产业。

  高等教育活动引入教育服务的内涵,表明高等教育的属性正在发生变化。国际上已经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当作重要的投资和消费领域,尤其是部分西方国家,对本国和国外采取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服务策略,在本国内部,采取的是“准公共产品”的服务策略,对国外,采取的是教育产业的服务策略。但是教育的产业属性在中国并不被承认,只是为人们所隐约感受和认识,更谈不上是一个对国民生产总值有贡献的产业。随着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全球化的推动,教育的产业属性和经济功能越加明显,教育从游离于经济活动的边缘,逐步与经济活动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载体和活动方式。

  从全球市场竞争的角度看,经济活动越来越采取了文化的形式,而文化活动越来越具有经济的属性。一个国家在经济上的领先优势,也会加强它在文化上的优势。因此,当今国与国之间在教育上展开的竞争,与其说是文化的竞争,不如说是经济的竞争。换句话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和教育上的渗透,从本质上说是经济行为在教育上的延伸。

  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服务市场走向进一步的自由竞争,首先得益的必然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强势集团。他们将以巨大的资金规模、先进的技术手段、强大的市场扩张、大量的科研投入、国际性的教育服务网络,不断地加强自己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市场将越来越多地被它们抢占。同时,因为教育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程,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有着一般商品所不具有的文化力量,并影响科技、对外关系及综合竞争力。所以,教育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为此,几乎每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其疆域大小、人口多少、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深浅,在强调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的同时,都无一例外地致力于保护本国教育产业和教育市场。

  高等教育从公益性事业走向具有投资和消费属性的服务领域,体现了市场经济规律对教育服务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竞争规律、价值规律、成本规律等,促使办学者把办学空间,向着那些利润高、市场容量大的地区扩展。市场的兴衰、市场的扩散程度、市场的规模与教育服务的市场需求之间形成了自由的供求关系。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教育服务贸易市场日益扩大,加上网络等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助推,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流动变得更加快捷,从而出现了如西方学者所描述的“无边界高等教育”现象。“无边界高等教育”意味着在全球教育市场内部,国与国之间的教育界限在淡化,教育服务的范围不再囿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表现为国际化、多元化的服务。这就给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国家提供了广泛参与国际教育竞争的机会。而教育资源的分布和教育消费现状在国与国之间又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教育投资者利用不同地区间教育生产和消费能力的差异,利用世界范围内的“边际效应”,占领和分割教育市场。由于竞争实力的不平等、教育市场机会的不平等、国际经济机制的不平等,使得全球化教育服务的利益,大多让发达国家和强势集团抢占,而全球化教育市场竞争的成本,正在由发展中国家和弱势集团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