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9000多万元的巨额数字里,究竟有没有水分?记者当场采访了许多成果的受让方,想听听这些企业界人士究竟如何回答。
济南大工实业公司,以160万元受让了山东工业大学周翔等同学创作的“血液表观粘度准在线测量仪”。副总经理张振忠说:“我们签订这个协议,没有任何水分,因为这个成果已经在我们公司里进行产业化工作了。我们选择这个时机亮明关系,完全是冲着‘挑战杯’这块金字招牌来的。”
为什么企业对大学生的科技作品如此器重?以960万元买下浙江工业大学包士毅同学创作的“压力管道安全分析系统”在本次交易中创下单项成果最高纪录的深圳知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赵明的话很有说服力:“前不久举行的深圳高交会门槛太高,转让的项目一出手就是几千万、几亿元。‘挑战杯’赛的项目,有很多是短平快的项目,价格低,但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其科技含量和实用性不一定低。”
重庆太极集团副总经理雷励也有类似看法:“大学生的科技作品,选题不大,易于转化,但往往有一些非常前卫的灵感,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收获。”他说,太极集团今年首次介入“挑战杯”,今天以600万元引进了重庆大学刘建辉等同学的“细菌基因快速监测仪”,由于这是一种在医院临床中广泛运用的高科技设备,太极集团将投入上亿元进行开发。
不仅成果受企业欢迎,“挑战杯”所搭起的舞台也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本届“挑战杯”竞赛企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令一些几年来一直追踪报道“挑战杯”的记者都感到惊讶。上届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挑战杯”决赛,赞助企业不仅数量屈指可数,其力度也有限。而本届大赛,首次有5家企业成为发起单位,提供各种形式赞助的企业近30家。五粮液集团公司赞助167万元;中国嘉陵集团赞助140万元,其中包括作为奖品的价值100万元的摩托车和40万元的宣传竞赛活动的户外广告费;太极集团为大赛提供了价值66万元的实物和资金赞助。
据不完全统计,大赛开幕几天来,已经有500多家企业的800多名代表前来参观、洽谈。不仅重庆的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相当多的企业代表和地方政府代表都是从外地赶来的。远在天山之外的新疆伊犁州政府也专门组织了多家企业前来“淘金”。
在“挑战杯”学生科技成果展览中,记者碰到了重庆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她说,他们公司来了包括总工程师在内的25个人考察项目。“以前主要是公司自己的科技人员搞开发,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必须不断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而大学生没有框框,创新意识强。”她说,“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那些异想天开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