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考生不报到 只为挑学校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1-05

今年,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生不报到或退学的现象,在北京,有500多人放弃就读高职或转到其他学校。新生说,如果有可能,还想辍学准备参加第二次高考。老师说,专业设置至关重要

  1999年,高校前所未有的招生规模圆了不少人的大学梦。然而,在扩招的背景下,北京有500多名高等职业技术专业考生放弃了志愿中填报的学校,退学或转到其他学校就读。

  今年,北京市招生约3600人,录取比例约73%。与往年相比,文科降低18分,理科降低26分。大规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不再是稀缺品,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考生的买方市场,于是考生开始对高校与专业“挑挑拣拣”,考上了但不上或退学、转学的人增加较多,这在高职中表现尤为明显。

  据了解,北方交通大学计划在今年招收410名高职生,招生时还采取了各种宣传手段,结果仍只有200多名学生第一志愿选择了学校的高职专业。该校最后从外校落选者中调剂了100多人才算“完成任务”。即便如此,最后仍有50多人未来学校报到。

  北方交大的失望可想而知。不过和北京理工大学相比,北方交大的高职处境还算不错的。北京理工大学今年夏季招生时共有500个高职招生名额,结果报名者寥寥,时至今日依然有100多个名额空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学生放弃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呢?北方交通大学招生分配处穆岩科长认为,首先是观念问题。由于高职分数线比大专低,于是一些家长认定高职不如大专,对高职产生偏见。一名姓刘的学生第一志愿填报高职,他说,填完后自己后悔不已,父母对他也不理解,无形中加重了自己的压力,觉得见人矮一等,如果有可能,还想辍学准备参加第二次高考。同时,由于北京录取比例很高,本科、大专录取完,所剩学生寥寥无几。除此之外,一些人认为高职招生不理想和学校专业设置不科学有关。对此,穆科长给予了否定。穆介绍,北方交大在进行了大量社会调研后,最后设定了3个受社会欢迎的专业:物业管理、建筑施工与装饰、城市公共交通。穆科长认为,由于规定高职学生在户口、就业上与大专生、本科生不同,费用却比普通高等教育高上一倍,这就无疑打击了学生就读的积极性。

  与一些高校为生源犯愁形成鲜明对比,北京海淀走读大学“风景这边独好”。海淀走读大学去年招生1240人,今年招生2710人,扩招一倍多。扩招的新生中,有101人是放弃其他学校转入该校的。

  “这与学校的专业设置有很大关系。”校长助理刘林说,海淀走读大学是按市场需要设置专业的,1996年,开设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等课程。刘林说:“到7月底,北京市专科生的就业签约率为50-60%,而我们学校达到95%,可以说,专业设置起了很大作用。”

  据可靠消息,明年高校还要扩招,高等院校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进一步缓解,高等教育逐步向买方市场转换。对于今年各地普遍出现的这一现象,有关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在美国,各名校竞争的是“报到率”,也就是说最终选择他们学校的有多少。如果高校不面向市场办学,不研究社会需求,当家长与考生都拥有了充分的选择权时,那些不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必将在生源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