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这五名学生为何怕上学》发表之后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1-12

想说爱你不容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平平这些孩子拒绝上学甚至以自杀这种极端方式相威胁,明白无误地让人们意识到他们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之前,如果有人能够适时进行心理疏导,恐怕平平们不一定会患上抑郁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市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几所中学新近开设了心理课,设有定时开放的心理咨询室,配有兼职心理咨询老师。但目前看来,许多心理咨询老师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的心理辅导训练,素质不高,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时有捉襟见肘之感。另外,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颇多误解,同学之间议论说,去咨询的人脑子有病,精神有问题。想去咨询的同学因而不敢大大方方地去。

  前不久国家教委下发了一份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今后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要接受严格培训,持证上岗。从明年秋季开始,要求有条件的学校都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咨询热线杨艳颖老师说,热线从去年6月份开通后很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杨老师认为,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将重点放在预防上,而不应等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再去疏导。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绝不单单是一两个心理老师的事,全校各科老师都应学习心理知识,在课堂教学和各项日常活动中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阎红

她的“心结”是如何解开的

  本报讯(记者阎红)像平平那样的孩子确实不止几个。16日,一名叫樊君的学生家长拨通了记者的电话,说他的女儿去年上初一后拒绝上学达半年之久,后在家人、老师的爱心呵护和耐心教育下,“心结”逐渐解开,终于在今年9月重返学校。

  樊君说,去年女儿上初一,本来以为女儿一切都很好,直到有一天接到女儿班主任的电话,才知道她开始逃学了。问她为什么,女儿也不愿多讲,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一句话“老师太厉害了”。

  我认为老师严格要求孩子是对的,但应当讲究方式方法。对于从小学迈入初中的孩子,老师应当引导、启发、培养孩子主动热爱学习的兴趣,而不应用孩子害怕的口吻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初一的学生习惯了小学老师慈母般的关爱,无法一下子接受初中老师的威严形象。

  女儿坚决拒绝再见那位老师,坚决不肯再去学校。无奈,我把她转到了另一所学校。谁知她依旧逃学,后来整天就在家里呆着。

  在这种情形下,我想到了心理咨询。女儿不肯跟我同去心理门诊,我一个人几乎跑遍了大连市挂有心理咨询门诊(诊所)字样的地方,学到了一些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回家后慢慢用在孩子身上。

  我想,女儿不能再承受压力了,我要用减压的办法让她放松心情。我不强迫她上学,并请了一位家教给她辅导功课。女儿喜欢钓鱼,喜欢游泳,喜欢小狗,我就尽量满足她的愿望。休学的这半年里,她逐渐又变得像以前那个爱说爱笑的小姑娘了。

  今年9月,女儿自觉自愿地回校上课了。这以后她再也没有厌恶上学,这还要归功于一位好班主任。这位优秀教师既有女儿难忘的小学老师的慈爱,又具备中学老师应有的严格,她对女儿的批评教育方式能被孩子接受。

父母莫要火上浇油

  本报讯(记者阎红)“孩子到了厌恶上学这个地步,我这当爹的也有责任。”昨日,一名初中生家长在剖析了孩子心理承受力差、学习压力大之后,这样对记者说。

  5名初一学生拒绝上学这一话题连日来吸引了不少学生家长的注意。多位家长非常客观地谈到了自己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处理方法不得当。有的家长说,我原先坚定地认为,不爱去上学的孩子就是坏孩子,不论是说教还是威胁,总之要压服他。谁知孩子逆反心理强烈,性格倔强、自尊心重,事情反而越搞越糟。还有的家长说,当孩子向我诉说他因某种原因不喜欢上学时,我没怎么在意,也没和孩子好好沟通,反倒说你看人家别的同学怎么就没那么多事儿。这样弄得孩子以后不大愿说了,心里的疙瘩却越结越紧。也有家长坦诚地说,自己确给孩子施加了不少学习压力,说过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好好读书将来准会没出息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