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三分之二家庭教育不当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1-17

中科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对北京1800名家长近3年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不当,这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1800多名家长近3年的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

  家教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节衣缩食,早出晚归,物质和精神都付出很大,但效果不明显,收获很小。王教授说,关键是教育不当,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盲目地、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人们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谁不会生孩子?谁不会养孩子?谁不会教育孩子?以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生、养、教都是自发的、本能的,各有一套办法,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王教授说,他在一次家教会上问在场的150多名家长谁看过心理学、教育学,当时举手说看过心理学的只有4人,看过教育学的只有3人。

  近年来,王教授用外国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及自己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北京市1800多名家长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王教授根据测试结果,把家长的教育分为4类。

  过分保护型的家长占30%左右。过分保护就是父母什么都代劳了,有的中学生到了高中都不会削苹果。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是懦弱、依赖与无能。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

  过分干涉型的家庭也占30%左右。如果说过分保护是包办代替的话,那么过分干涉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孩子不敢超越父母的认识,局限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很少有发散性思维,思想被禁锢,没有灵气,也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创造力。

  严厉惩罚型的占7%~10%。这种教育方式目前不是很普遍,但确实存在。对孩子严格要求完全正当,但严厉惩罚可能会物极必反。严厉惩罚型一般有这样几种类型: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对子女缺乏感情,言语粗鲁,方法简单;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孩子压而不服,嘴上接受,心里不接受;常挖苦责备、甚至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没有教养。

  还有一种是温暖理解民主式的,这部分家长也占30%左右。王教授曾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60名高考状元作过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状元家长都属于温暖理解型的。民主宽松的家教环境给学生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当然,民主式的家长也对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王教授分析,高考状元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上要求不怎么多,但在做人上要求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二是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分,不施加压力,只要尽力即可;三是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为此,有的家长不看电视甚至少说话;四是这些学生从小到大,都没有挨过父母打骂,所谓棒下出孝子或出才子并非真理。

  王教授强调说,现在很多家长只买营养品给孩子吃,但自己很少买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书去读。只有把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理论掌握好,并灵活地、具体地和孩子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家庭教育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