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对策之一:强化语感 活用知识
去年上海卷文言文试题强化了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强化了句子翻译,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增加了断句题,同时保留了文学常识题,淡化了句法词法这类基础知识题。另外,还有个别题目突破了考纲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贯通课内知识,增加课外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方针。
虽然所考的古文,大多是课外的,但考查的字、词、句式,都是课内出现过的,所以,必须对课内文章烂熟于胸。虽然很少考孤立的知识点,但它渗透其中,对课文中常出现的50多个通假字,近百个多义字,22个虚词的各种用法和含义,四种特殊句式的表达形式及例句,都要认真积累,加以整理,牢固掌握。这样,当试题中出现类似句子、语段时,便能迅速知道出自哪篇课文,出题者在考你什么,并根据试题要求,作正确的回答。这就是所谓贯通,所谓迁移。
但这还不够。课本上学的篇目,毕竟有限,有些同学虽然对课文很熟,但遇到生疏的内容时,还是不善于联系学过的知识。读文言文,归根到底要凭语感,这就需要增加课外的阅读量。所以找些没有标点的“白文”全篇或片断进行断句的训练,要有一定的量,读上百来篇之后,对古人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也就不会感到陌生了,语感也就好起来。断句时请记住:一通读,二点断,三检查,四标点和先粗后细的原则。除了凭语感外,还要运用有关虚字、词法、句法等基础知识以及人名、官名、地名等文化常识,反复检证,推敲,才不致出错。
翻译要多训练,要注意不能凭直觉译大意,尽可能直译,运用“留、调、换、补、删”等手段,把句子里所隐含着的“基础知识”体现出来,并译得通顺流畅。为提高赏析能力,平时应多看些通俗的赏析类书籍,整理出几条进行赏析的规律。至于文学常识,也不能忽视。(黄玉峰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新民晚报(20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