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委取消中学的快慢班后,丹东市又悄然兴起了“七千班”。就是家长交7000元钱,孩子只要应试合格,就能进名牌中学的尖子班学习。我的孩子今年进入“七千班”后,每天早上6点离家,晚上6点多回家,作业量特别大,经常晚上11点左右才能做完功课。此外,学校的教学环境也很差,教室是旧厂房改的,有的班90多人,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校内厕所小得没法再小,课间10分钟都排不到;开水没有,操场也没有,上体育课就是沿鸭绿江边跑步。 我的孩子上“七千班”才两个多月,视力已从5.1下降到5.0。这样下去,我真担心孩子将来能成才吗?
丹东市一学生家长
调查附记
本报记者 杨建军
在辽宁省丹东市第13中学的马路对面,有一家濒临倒闭的“丹东制球厂”。在原是车间的二楼,记者看到了“振远初级中学”的6间教室。这个“振远初级中学”即是来信所述“七千班”所在学校。6个教室大小不一,大的近200平方米,能挤下90多个学生;小的约六七十平方米,坐40多人;中等教室,学生也超过市教委规定的56人。靠近马路一面的3个教室不时地听到汽车的喇叭声和行人的谈话声,靠近厂院一面的,在车间生产时,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教室楼下是一家商店、一家餐馆和一家营业性浴池。不大的厂院内仅够两个班的学生做操,院子里虽有两个女厕所,但课间依然看到女生在排队。学生喝开水必须到13中去,要过一条马路,而这条路平均每分钟过3辆汽车、7辆自行车。
“这样的环境以及一个班这么多学生,能保证教学质量吗?”
13中校长韩兴成说:“按教委的要求,一个班不得超过56名学生,可好多家长就冲这个班的老师而来,我们也没办法。实际上,‘七千班’和普通班没什么区别,教材一样,教学进度一样,就连老师也是一边教普通班,一边教‘七千班’。”———既然都一样,为何设‘七千班’?就为多收钱?7000元之外,还收普通学杂费吗?
对最后一个问题,韩校长一口否定:“不再收其他费用。”
但有家长告诉记者:“每学期的学杂费、书本费、卫生费等照常收。开学时收费通知单上所列的各项钱数,达到400多元,学校要求第二天就收回去。”
“振远初级中学”到底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
丹东市教委负责基础教育的兴成竹主任说:“严格讲,振远中学是一所公办民助性质的民办学校。国家投入一些,社会集资一部分。按教委要求,这类学校应做到4独立:法人独立、校舍独立、财务独立、管理独立。但是目前很难完全做到。”
“教委在审批时是否知道该校达不到4独立?”
兴主任回答:“13中基本做到了4独立,只是财务还没独立。”
“既然知道达不到4独立,为何还批准?”
“公办民助,是探索的试点,不可能完全脱离母校,只能是逐步完善。”
“这样的试点收钱班,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符不符合国家教委9年义务教育基本原则?”
“这也是根据有些家长的要求,比如说择校、择老师等而设的。”
记者了解到:振远学校十几个班的班主任基本都是13中的,有些老师在13中与振远两头教课。校长虽是独立的法人,可连兴主任也承认“他没财权和人权”。工厂的二楼是今年租的,到记者采访时,至少还有4个班仍在13中上课,就连学生带的校徽也是13中的。这种校中设校的做法不能不让人怀疑:是促进教学还是为收钱披上合法外衣?
至于“七千班”所收的钱,校长说:“市教委拿走了40%”;教委的说法则是:我们比其他地方收得少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