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休学创业”不宜普遍提倡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1-04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素质教育方针的逐步贯彻落实,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也日益深入人心。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尤其是近期清华大学的四位在读大学生得到上海某企业5000万元创业风险金资助的消息,更是在平静的大学校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股“休学创业”的热潮正在部分莘莘学子年轻的心中涌动。许多早已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展身手的大学生已按捺不住急迫的心情而跃跃欲试,生逢盛世、时不我待的激动心情和同学少年、意气风发、搏击风浪的豪情壮志溢于言表。这种创业精神和热情是很可贵的,但“休学创业”却不宜普遍提倡和大力推广,应防止一哄而起。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器晚成。一个人由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到输出知识、创新创业往往需要长期艰苦的探索和磨练,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成,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绝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否则只能导致功败垂成,欲速则不达。实际上求学与创业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急躁,科学不能仅靠热情和闯劲。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如果普遍提倡“休学创业”,实际上是把特殊现象当成普遍现象,把个别现象当成一般现象。休学并不是创业的必要前提,更不是创业的充分条件。少数大学生确实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脱颖而出,未毕业先创业,但并不具有普遍性。比尔·盖茨是其中的凤毛麟角,清华四学子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人的能力虽有早晚差异,但就大多数人来说,成才出成果的最佳年龄是成年或壮年时期。美国学者莱曼曾研究了几千名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年龄与成就的关系。他认为25~40岁是成才的最佳年龄。我国学者张笛梅统计,从公元600~1960年共1243位科学家的1911项重大科学成就,也与莱曼的观点一致。所以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应该珍惜和充分利用在校期间不可多得的美好时光,安下心来,按部就班地为“毕业创业”打好基础。

  历史上我们已经吃够了“一阵风、一窝蜂”的苦头。追风头赶潮流使不少人身受其害。是“休学创业”还是“毕业创业”只能因人而异,实事求是。